第78部分 (第3/5页)
刘琦神色一动,几步迎向门外,正与那羽忘纶巾年轻人撞上。
“孔明,你可算来了。”刘琦喜出望外,携着诸葛亮的手回往堂中。
大门关上,刘琦神情严肃的坐下,凝着眉头道:“孔明,当真是让你说对了,蔡瑁一出战,水军便叫颜良全歼,现下襄阳成了这副模样,真是不知该如何收场。”
说话时,刘琦连连叹息不休,一副愁眉苦脸之状。
“颜良匹夫竟然能想出浮桥之计,这一点倒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诸葛亮轻摇羽扇,一脸云淡风轻。
刘琦道:“敢在浮水上架浮桥,必得对汉水流势和两岸的地形极为熟悉,也不知是谁向那厮献的计。”
“莫非是他……”
诸葛亮眼眸忽然一动,口中喃喃自语道。
“是谁?”刘琦好奇道。
“不提也罢,是谁已经不重要。”诸葛亮将话题移开,却是问道:“眼下败局已定,不知刘公有何打算。”
刘琦叹了一声,面上流露着无奈,便将刘表打算据城死守,以待援军的战略道来。
“刘公麾下的这些大族们,只为着守眼前的利益,全然不顾现实。江陵的兵马战斗力低下。就算调来了,还不是等于往火坑里送,焉能解襄阳之围。”
诸葛亮的一番话,把刘琦听得心惊胆战,原本就没什么信心的他,更加的紧张不安。
惊恐之下,刘琦忙问道:“那依孔明兄之见,又当如何?”
诸葛亮淡淡道:“为今之计。自然是尽早弃城而去,将治所迁往江陵,养精蓄锐,以待来日收复失地。”
刘琦思索半天,深以为然。
“可是父亲为庞蔡等人所逼,只能选择坚守襄阳,现在就算是去劝他。也无济于事。”
刘琦叹息道,显得很是无力。
诸葛亮沉吟半晌。摇扇说道:“为今之计。公子当以去江陵搬救兵为名,抽身离开这是非之地,只要公子在外,纵使襄阳有变,公子也可……”
诸葛亮嘴角掠起一丝笑意,却并未明言。
刘琦也不是愚人,自然听得懂诸葛亮的意思。
刘氏一族若皆死守襄阳。一旦城破,整个荆州就要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
而若他刘琦在外。纵使父亲刘表有所不测,他以大公子的身份。也可名正言顺的继承父业,继续统领荆州文武。
“可是,父亲身在危地,我这做儿子的却置身于外,是否有违孝道。”刘琦犹豫道。
诸葛亮淡淡一笑,“大公子所为,乃是为了刘家的基业,此乃大孝之举,大公子又何必顾虑。”
经得诸葛亮这么一开解,刘琦恍然大悟,原本焦虑不安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释然之笑。
兴奋之下,刘琦又道:“孔明兄既已看出襄阳不可守,何不与我一道南下江陵。”
诸葛亮拱手笑道:“其实不瞒大公子,亮此来正是顺道向大公子辞行,明天一早,亮就要起程避往江陵。”
刘琦担忧道:“襄阳被围,孔明兄独自南下未免危险,不若稍等几天,与我率军一同杀出城去。”
诸葛亮却是丝毫没有担忧,只摇扇自信而笑。
“颜良留下南门不围,就是等着让我们弃城而去,亮由南门而出,自没什么好担心的。大公子到时也可大摇大摆的出城南下,料想那颜良必然不会派兵阻挡。”…;
听得诸葛亮一席话,刘琦如醍醐灌顶一般,猛然间省悟。
当他正待赞叹时,诸葛亮已起身拱手:“大公子,那亮就先行一步,咱们江陵再会。”
说罢,诸葛亮摇着羽扇,转身扬长而去。
######
襄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