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部分 (第1/5页)
朝廷纠集各路大军征讨“黄巾蛾贼”时,五斗米教仍然在蜀中和汉中地区缓慢发展,并未受到朝廷的打压和围剿。
去年冬天,五斗米教的第二代天师张修因病逝世,他的儿子张鲁又接过了祖父张陵的衣钵,开始担任五斗米教的第三代天师。
《三国演义》中描述的张鲁,是个胆小怕事却又窃据汉中数十年的军阀势力,对他是以嘲讽贬斥为主。但实际上,张鲁此人不仅是一名合格的政治家,更为重要的是他还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宗教专家”。若非这个空间之中雄才大略的司马氏过早地入主益州,保不准张鲁还能在汉中玩出一场天大的动静来。
张鲁接任第三代五斗米教天师之后,立即对教义进行了修改和调整,他要求教众在各地修建义舍,里面放置米肉,让饥饿的人自行食用;要求教众犯了小过失之后,修桥补路百步以为赎罪;又要求教众按照时令,在春夏两季禁止杀生,禁止喝酒;要求教众看到漂泊流浪、孤苦无依的人,就要想办法收留和供养。
张鲁的这一套规矩宣扬开来之后,受到了蜀中和汉中百姓的拥戴,因为这套教义劝人向善又不违背人性,执行起来不仅方便易行,而且让信教的百姓心中有成就感以及被人需要的感受。蜀中和汉中等地,本来就是富庶之地,自先秦以来便是鱼米之乡,当地百姓谁家都能出得起几斗米、几块肉,所以一时之间信徒众多,就算是官府也不好过多的干预和阻碍。
司马懿担任汉中太守的时候,便看出五斗米教可以稳定人心,能为执政者服务的特点,所以他特意将当时还没有接任天师之位的张鲁任为府中从事,专司安民抚恤等事,可谓是人尽其用。等到益州军兵败武都,仓惶撤退之际,司马懿自然是无力带着张鲁一起往蜀中逃,所以便把张鲁给留在了汉中。
张郃带领大军攻占汉中之后,自然发现了在当地很有群众基础的五斗米教。张郃暗中请示赵兴如何处置此教,赵兴的答复暂时不对五斗米教进行干预,以免引起当地民众哗变,甚至是引起蜀中百姓对先锋军的敌对情绪,于是五斗米教在张鲁的努力下变得愈发流行。
身在巴中的第二代五斗米教天师张修病逝之后,司马懿秘密派人潜往汉中,通知张鲁此事,并要求张鲁接任天师之位。除此之外,司马懿还让人以张鲁家人为质,要挟张鲁尽力发展五斗米教,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教坛开设到关中地区,让三辅地区的百姓也信奉五斗米教。
第233卷 第1860节:敢冒不韪只为己 (21)
张鲁不知道司马懿提出这么奇怪的要求为了什么,但既然家人被司马家所控制,而且司马懿提出的这个要求似乎也并不过分,甚至正是他本人的理想和愿望,所以张鲁便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更加用心地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发展教众、扩展信教地盘上来。
司隶地区如今还掌控在朝廷手中,张鲁从汉中派出手下的奸令、祭酒、鬼吏等大批信徒前往司隶地区传教,自然不需要经过张郃和杨阜的同意。而当时的关中地区,刚刚经历了一次胡人入侵的恐慌和动荡,正好老百姓心中想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所以五斗米教一入关中,便受到了当地百姓的追捧,竟然呈现出烈火燎原之势。
这时候的五斗米教,已经有了相对完整的理论和比较健全的组织体系。为了笼络人心,在信教地区推行普遍的社会救济。同时,使用黄老思想来教化民众,轻刑罚,重教育,特别注重培养民众的道德观念。
于是,张鲁的天师地位更加稳固,这就为司马懿接下来要干的狠毒事情做好了铺垫。
第七四五章敢冒不韪只为己
赵兴当初之所以要求张郃不干预张鲁在汉中郡内传播五斗米教,那是因为他非常清楚这个时代的老百姓还缺乏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他们对于巫术、神灵、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