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部分 (第2/4页)
过中天门,见索道处,更是毫不理会,抽身而跃,单一踏,踩着索道急速而奔。索道之下更是沟谷壑壑,深不见底一片漆黑。 少顷,石开只冲南大门,然后踏岩而上,直达玉皇顶。 玉皇顶是泰山主峰之巅,海拔1545米。因峰顶有玉皇庙而得名。位于碧霞祠北,为泰山绝顶,旧称太平顶,又名天柱峰。玉皇庙始建年代无考,明成化年间重修。主要建筑有玉皇殿、迎旭亭、望河亭、东西配殿等,殿内祀玉皇大帝铜像。神龛上匾额题“柴望遗风”,说明远古帝王曾于此燔柴祭天,望祀山川诸神。殿前有“极顶石”,标志着泰山的最高点。极顶石西北有“古登封台”碑刻,说明这里是历代帝王登封泰山时的设坛祭天之处。东亭可望“旭日东升”,西亭可观“黄河玉带”。 相较之神农顶,却是另一番风味。石开大部分光阴都是在天地万物的自然造化从成长,比起大都市的生活,他更加喜欢这样依天地万物为伴的感觉。 泰山玉皇顶上,历代帝王都在这里筑坛祭天,如今却成了人们登高望远、凭眺祖国大好河山的地方。而玉皇顶宫门外的石碑,不着一字,也颇让人流连揣测。 据说,汉武帝登基以后,采取了许多富国强兵的措施,慑服了匈奴,平定了内乱,出现了国泰民安、经济繁荣的局面。汉武帝好大喜功,对自己开创的天下一统的西汉王朝十分得意,便大规模地到泰山进行封禅活动,仅前后二十一年的时间,封禅之礼便行了七次之多。 公元110年,3月,汉武帝来泰山封禅,见到以前的帝王来泰山都树碑立传,为自己歌功颂德,他对此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他认为自己功德盖世,万民俯首 非一小小石碑所能言表,再说立碑名功,简直俗而又俗,便别出新裁,立石于绝。 顶,以示他因高告高,高上加高,无以言表的功德。立碑之时,岱顶瑞云飘忽,四面霞光,突然,在地下挖得一卷金书玉简,只见上面写到:“武帝刘彻,寿终十八。”武帝看后,心惊胆颤,恍忽中把它倒读为“八十”,以后果然活到八十岁谢世。 此碑高达数丈,上下渐削,石色莹白,虽经百世露浸雨湿而不生苔藓。据说,每当艳阳普照,石碑便熠熠发光,金光射目,碑中几行篆字,言武帝功德,远视则有,近视则无,真乃奇绝。 石开抱着李静静来到玉皇顶东亭,此处恰是观日出的最佳之地。 “累了吧。”李静静看着早已满头大汗的石开,伸手替他拭擦着额头的细汗。 “不累。”石傲天淡淡说出。 “放我下来吧。我想走走。”李静静在他怀中深深的吸了口气,连日来的奔波,她的精神状态差了很多,就连脸色也较之以前更加苍白了,看的石开心中不禁一痛,估计只怕时日不多了,不由的将她轻轻的放下来。 李静静双脚刚一沾地,重心不稳,又倒在了石开的胸前。 “没事吧?” “没事!”李静静微微摇头,缓缓的走着。由于连日她一直是被石开抱着的,乍一下地走路,觉得很不习惯。 随便走走活动筋骨后,只觉得体内血气翻腾,眼前一黑,晕了过去。 石开眼疾手快,一把接住了李静静,轻轻摇晃道:“静静……”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李静静才幽幽转醒,倒在石开的怀中微弱的道:“傲天,我刚刚做了一个很长的梦,我梦见自己死了,还看到了你……”说到这里的她脸色不禁红润起来,就连气息也加强了很多。 “别说了。”石开一看便知是回光返照,轻声而斥。 “好!我不说了。我等着太阳升起。”李静静幽幽的将目光转向远方。 石开紧紧的抱住她,看着远方道:“静静,你一定要坚持下去。” “我会的。”李静静弱弱的说着。只觉得倒在石开的胸前是这么温暖,这么的安宁。 还不到日出的时候,天刚蒙蒙亮;那是一种美妙苍茫的时刻。在深邃微白的天空之中,还散布着几颗星星,地面一片漆黑而安静,薄雾轻轻围绕着两人,四处的一切也都笼罩在着神秘的薄名之中。一只云雀,仿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