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部分 (第1/5页)
先前纯粹‘堵’和‘压’法子已经不能再用了,李治只能另辟蹊径。
你们不是想民间造成一个‘君德行不够,所以上天示警降灾’大谣言吗?
朕就配合你们!
自己跳出来自责一遍,堵上你们嘴,来个先发制人!
嫌朕德行不够,是吧?
那朕就多做善事积德好了!
再不济,还可以下罪己诏!
永徽元年七月,圣人以大旱乃是有冤情无法申诉之故,巡幸刑部、京师大牢,亲录京城囚徒。但有冤屈者,可当庭状告,如若属实,圣人恕其无罪……
一时,平反冤案十数桩,罢黜不法官员近十人,京中百姓莫不拍手称!
到了李治生辰前,雍州地区终于降下大雨,旱情得以大大缓解,所属州县百姓莫不称颂圣人圣明烛照、仁德无双!
李治一举收获了关中百姓民心,长安地区流传谣言也一夜之间消弭无踪了!
李治仍然不敢放松,他目光还一直注视着北边平叛事宜。
永徽元年九月,右骁卫郎将高侃生擒东突厥车鼻可汗,押送至京师。
李治大喜过望,将车鼻可汗献俘于昭陵和太庙,并下诏,至此东突厥汗国所有部众,皆为大唐封内之臣,以其地分置单于、瀚海二都护府,令选派大唐臣子驻守。
东突厥自此灭国。
而西突厥方面也因为东突厥覆灭吓破了胆,主动向瑶池都督、沙钵罗叶护阿史那贺鲁投降。
北方一定,李治声望一时如日中天,朝中再也没人敢小看这个温文尔雅帝了。
永微元年十月,吴王李恪上表,请奉母妃杨氏回吴地颐养天年,李治允之,加封杨氏为先帝贵太妃,并厚赏送归。
其他藩王见吴王主动退出,也纷纷效仿,母亲还都接了母亲离开,母亲不则是再去昭陵祭拜了一回,然后就各自回属地了……
李治对这些识趣离开兄弟叔伯们还是很优待,册封赏赐全部都从厚。
至于留长安不肯走,那就全部交给他长孙舅舅处理了……
作者有话要说:位子坐稳了,才可以放手干活=。=
第183章
第十三章同盟 1
长孙无忌是先帝大舅子;是帝亲舅舅;也同样是齐王李泰亲舅舅。
同样是外甥;长孙无忌待李泰明显不如待李治那样亲厚。
这里面也许有个人喜好原因;也有社会关系以及外界条件影响原因;但大原因还是:利益。
支持李泰所取得利益不符合长孙无忌或是长孙家族所求;长孙无忌自然不会选择成为李泰同盟者。
而李泰,我们可以认为他一开始必定争取过亲舅舅支持,可是那时长孙相公正处于蛰伏避嫌状态,又怎么会搭理他呢?
至于后来坚定地支持李小九;也同样有利益影子里面。
事实证明,李二陛下后还是听从了大舅子长孙无忌意见,立了李小九,长孙舅舅也从此踏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臣之路。
这一过程中;李家四郎李泰就实实成了两人踏脚石。
他怎么能不恨!
长孙无忌不会不知道李四郎怨恨,但他不乎。
当初李二陛下病榻前,他不得已许下誓言,表示会好好照顾四郎,不让他受到折辱,安乐平安过一世……
长孙无忌知道他肯定做不到。
不仅是他做不到,恐怕连李泰自己也不可能做到安分守己过一辈子!
曾经唾手可得帝位被人生生夺走了,身为兄长却要向小自己好几岁,没有他有才华也没有他声望高弟弟低头下拜,俯首称臣,是可忍孰不可忍?!
长孙无忌明白,如果他想保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