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 (第1/4页)

细看叶脉茎梗卷曲的波浪弧度,纤如密网的叶片,叶上的小金龟,色彩与动静的相呼应,极单纯又极细致,在最少的空无中,我们读出了岁月洗礼后生命的淬炼,体悟到繁华落尽现真醇的禅意,彷佛倏然涤尽尘嚣,呈现出生命最美的空明,朗朗清清。

荷叶梗部的淡淡黄色,以及停在荷叶上之小金龟的翠绿色,皆是翡翠的天然色彩,质地上好的翡翠,加上匠心独运,完成了这件表现出冬日枯荷情境的杰作。

作品取撷一颗冰种三彩翡翠,历经三年精雕细琢,往复修改十数回,原本五六十公斤的原石,作品完成时仅剩不到两公斤。不惜耗费珍贵的矿材,只为完成一件充满禅境的一叶枯荷,作品高妙之处,不仅在于叶片色泽与细致纹理上,别出心裁,栩然逼真。更将观察大自然的灵感与体悟,透过艺术的转化,赋予美丽坚硬的翡翠一份禅意。

琢玉大师廖从文年逾古稀,头发胡须都已经雪白,但却精神矍铄,给人以仙风道骨的感觉。老人家坐在堂屋正中,时而环顾四周,满意的欣赏自己的得意之作,时而闭目养神,陷入沉思,却并不与人交谈。

如有人想上前与老爷子寒暄交流,老人家只是含笑点头微笑,并不理会。很快就会有他的徒弟和徒子徒孙上前来劝阻,说是大师年事已高、脾气有些古怪。

廖从文的大弟子俞强生是本地人,年纪快奔70了,是个中等身材,红光满面的老人,看来很懂得养生之道。有人问他:“翡翠的雕工值多少钱?”

他微微一笑,回答:“1元到1000万元,也可能是无价或者一文不值。”

问他的那个朋友笑骂:“怎么会这么高大的价格差?”

俞强生大声说:“好,你不相信吧,那我给你讲个事听听。”中气十足。

“一个内地的年轻人,在翡翠生意刚热的时候到瑞丽淘金,希望能有所成就。他虽然没有资金做翡翠生意,但有很好的手艺………他是个玉石雕刻师。

那时的瑞丽,基本没有好的玉匠,很多玻璃种的上好翡翠料,都是用简单的工具,随便刻出个佛型就可以上架卖了。到瑞丽后,他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施展,很快,有很多当地的翡翠商人就知道了瑞丽有这样一个年轻人。

一天,他在瑞丽的翡翠毛料市场里看中了一块毛料,毛料已经被切开,严格的来说已经没有赌性,直接就可以做翡翠雕件了。讲了价之后,年轻人用几百块钱买下了料子。之后就是构思、创作、雕刻成型、抛光。

看了年轻人用那块毛料做的工艺品后,很多人惊叹于其工艺的精湛,构思的巧妙,面对问价欲购的人,年轻人很舍不得卖,直到有一天一个人出价到2万多元。卖了那件雕件后,年轻人没有多想,继续投入到别的创作中。

两年后,年轻人成了瑞丽当地有名的翡翠雕刻大师之一,很多内地的翡翠商人也慕名而来。一天,几个内地的商人找到年轻人,请他帮看毛料,选雕刻题材。在谈话中,一个内地商人说起了一年前在内地拍卖的一件翡翠雕件,他们在交谈中发现了那件拍卖的翡翠就是年轻人两年前卖的那件作品。

内地商人们立即用奇怪的表情看着年轻人说:你知道吗?那个买你雕件的人发了,那件雕件卖出了120万的价格!”

ps:

终于回到家了,北京这几天热得实在受不了。

第一百四十三章 古怪大师

众人听了俞强生的这个故事,都纷纷猜测故事中的雕刻大师就是面前的这个年逾古稀的老人琢玉大师廖从文。此时,廖从文半开半合的眼睛忽然睁得贼亮,投射出一抹狂热的精光,声如洪钟开口说话了。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三字经》中通过玉之雕琢与人的学习的对比,指出璞玉无琢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