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 (第1/4页)

“李纲说过,天下的形势,关中为上等,襄阳、邓州次之,建康则又次之。今天应该以长安为西都,以襄阳为南都,以建康为东都,分别任命守臣,修筑城池,整治宫室,积聚干粮,以备皇帝巡幸。三都建成以后,有三项好处:第一项可以借巡幸的名义,督促各方使国势不至于失之太弱;第二项不设置固定的都城,使敌人无所窥伺我虚实;第三项四方希望陛下巡幸,奸雄无所觊觎…………”

这一刻赵朴有些念起李纲的好。巡行天下,其中文章大大的,可以引申为跑路政策,也可以引申为运动战,也可以引申为免费旅游。

只是不同的是,一般人旅游,也不过是带上几个书童、仆人,赶上几辆马车上路;而他这个皇帝时带着八字军护卫,浩浩荡荡而去,为的就是防止流民袭击,或者是金军杀一个回马枪。

赵朴不得不进行辩论,一人舌战众多大臣,最后总算是说服了。终于得到了大臣们的批准,可以前往襄樊,巡行一番。

只是在护卫人马上,出现了冲突,赵朴认为仅仅是五千兵马护卫就足够了,而大臣们则是认为至少要出动三万。

正所谓一时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金军留给众臣,太多的恐怖影响,对于金军如何的防备,如何的小心都是不为过。此时谁说金军退兵了,可万一金军杀上一个回马枪,夜袭扬州城,或是袭击皇帝卫队,那就悲剧了。因此护卫人马需要很多,宁可让扬州兵力空虚,也不能让皇上出现问题。

最后总算是拍板了,赵朴要离开扬州了。

而离开前,扬州的防务要处理好。虽然扬州不是好的根据地,有着各种缺点,但至少是一个赋税重地,南方的钱赋需要经过扬州,才能转入国库,是名符其实的钱口袋。八字军,前线的诸多部队,粮饷都要从这里来。

守江先守淮,扬州保全了,江南才安全。

扬州必须要重兵把守。

…………

此时的八字军,还是三万之众。

若不是赵朴一直提倡精兵策略,对于八字军的招募极为严格,此刻八字军即便是突破十万也有可能。

在精兵策略之下,八字军还是保持着瘦身状态,仅仅是三万之多,却也是大宋的最强之师,对战任何敌人,都有一战之力。

八字军一直坚持精兵战略,可是其他的部队,就没有这样严格了。

正所谓精兵,有精兵的好处;庸兵,也有庸兵的好处。精兵讲究的是少而精,讲究的是以一当十,在战斗中好似利刃,硬碰硬中压倒对手;而庸兵讲究数量取胜,靠着众多的数量,群殴而上,靠着人多势众,群殴死敌人。

精兵的成本较高,是烧钱玩意;可是庸兵就成本低廉了许多,反正到了战场上只是一次性消耗品,花太多钱,也没有意义。

在扬州,赵朴也招募了十万之众的厢军,算是二线部队,简称为扬州军。

扬州军,都是招募的扬州本地的破产农民,或是山东逃难而来的流民,都属于典型的无产阶级,三无人员。扬州军建立,本身就是为了较少社会不稳定因素,将大量灾民招募其中,进行军事化管理,减少造反的可能。

这些破产的农民,或是有这些逃难而来的流民,多数是拖家带口,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有女人。最后人数时达到了三十万,能够打仗的壮丁,仅仅有五万之多。

第205章军户制度

招兵,很多时刻不是招收一个人,而是招收一家人。

看着这些老老少少,赵朴心中生出不忍之色,军队是禁止携带家眷的,只是将这些家眷赶出,似乎也太不人道了。没办法之下,赵朴只好提前实行军户制度。

在明朝实行军户制度,总是遭到后人的诟病,说军户这不好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