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4/5页)
的叙述,万克靖大致弄明白了。她的同学叫何燕,有个小一岁的妹妹叫何霞。姊妹俩聪明伶俐、能歌善舞,加之从小就是美人胚子,因此被长岭镇的人冠以“长岭双凤”的美誉。姊妹俩人漂亮学习成绩又好,因此成了长岭当地人教育孩子、人前夸耀的资本;也是老师们推崇的标榜;父母亲的掌上明珠。她们家共五口人,除了父母外,还有个60多岁和善的奶奶。父亲在镇办煤矿上班,母亲在家做点小生意,一个令人羡慕,幸福而和睦的家庭。天有不测风云。何燕在县城一中读高二下半学期时,煤矿出事了。她父亲和另外七个工友因坑道塌方被埋在了一百多米深的井下。两天后,经多方营救,人总算是被活着扒了出来,但腰椎被严重砸伤,加之双腿被掩埋过久,血脉不畅,经医院确诊:下肢高位截瘫。她父亲属季节性合同工又没有买劳保,矿上只补助了一万块钱了事。为治伤,家里值钱的东西全卖了,亲戚朋友能借的也借了个遍,总算保住了一条命。何燕勉强读完了高三上学期,虽然学校因她成绩优异,免去了所有的费用,每月还给姊妹俩(妹妹在同一所学校念高二)三百元生活补贴。但举债的日子令何燕无心学业,春节过后,随回家的丽丽一同来到江城。刚来时何燕在一家服装厂打工,但三天两头被老板骚扰,干了不到两个月就被迫辞职。也许因了靓丽的外表,她幸运地被一家连锁大酒店相中,担任酒店大堂引道员。但是,工作虽然稳定,待遇却远远满足不了需要。每个月包吃包住仅500元工资。为了在风雨中飘摇的家庭,为了尚在求学的妹妹,她豁出去了,决定牺牲自己,挣钱养家。
丽丽的讲述深深触动了万克靖。他内心中涌上来一股说不上是痛惜、感叹还是怜悯的情愫。也许是受这种情绪的影响,他把手机号告诉给了丽丽,并答应与何燕见上一面。
三、
公司业务最近特别繁忙。
平时万克靖一般是上午十点前赶到公司,但近几天还不到八点半他基本上已在自己办公室开始准备一天的工作计划了
万克靖是三年前下的海。大学毕业后他在两个重量级的新闻单位供过职。一个是央视,工作两年。独自或协助拍摄了50多部(集)各类专题和纪录片。虽未获奖,但其才能颇得部门甚至是台领导赏识。他不喜欢新开的各个栏目,他醉心于用镜头去纪录他认为有价值的生活片断。为此,他去过神龙架原始林区,一呆就是三个月。把自己弄得也几乎变成野人才返回北京;他甚至用去一个月时间徒步在藏北无人区,没有选题也没有任何拍摄计划。拍回来三百多分钟素材却只剪辑出一个10分钟的片子,他取名叫《生命的价值》。没有人看懂他镜头后面的语言,部里甚至不打算安排播出。但节目交流的时候被CNN弄去,大获好评。据说后来给了个什么奖,他没在意,因为他已调到了新华社。调新华社有很多看起来十分合理的理由,但不久他就发现这是一个错误。在这个机构要实现他的那些理想比登天还难。新华社不是媒体,他是个庞大的新闻机构。在这里永远谈不上什么地位和名声。随便一个老点的同事,其历史都可能追溯到抗战前期。要想有点名堂至少得评上高级记者,而评选的最基本标准是必须具备三年以上的驻外经验;而作一个驻外记者最起码的条件是精通两门以上的外语。对于他一个英语好不容易才过四级的中文系毕业生而言,差不多就等于封死了门槛。在分社混了三年多时间后,他注册了现在这家公司:新锐文化传播公司。现在看来,这又是一个错误。错得最离谱的是公司开张不到一年他就毅然办了离职手续。三年多时间的人脉积累,他认为已足可支撑一个小小的文化传播公司了。殊不知,作为一个新华社记者,你可以与市长书记们称兄道弟、把酒言欢。但失去了这个光环的照耀,你其实什么都不是。没有了畅通的渠道,没有了利用价值,那些过去曾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