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 (第3/4页)

越不敢有信心。林雅雯没在这事上跟杨树槐多说,杨树槐能当着她的面提出这问题,说明他还是一个有思想的年轻人。

女县长 第四部分 第八章 茫茫的北湖(14)

林雅雯开始跟杨树槐交底,她想把自己心中描绘的那副蓝图完整地呈现在这位年轻的村支书面前。

一号区和三号区连着,靠近湖湾村,当初划区,是由近到远划的,离村子近的两个区,划给了湖湾村,远的,划给了乡上和县上。林雅雯想,先想办法把一三两个区统一到一起,平整后集中种树苗,树苗她已跟林业厅联系好,由林业厅无偿提供。种植技术,由县上聘请专家,进村指导。这是一项远期工程,不能指望一两年就见效益。林雅雯的想法是,县上设立一项基金,专门用来扶持种树的农民。除一三两个区外,还可以向农民提供优质树苗,让农民在自己的庄稼地里种。但凡退耕种树的,由县上按当年最高亩产,对农民进行补偿,种树所得,归农民自己所有。三年后,树苗成材,由县上统一收回,每棵树的价格按市场价定,收益归农民所有。但必须保证,要把树继续种在沙漠里。这项政策要是真能到位,农民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那么,不用县上再发动,周边农民也会行动起来。这样就会形成以湖湾村为中心,苏武乡及周边乡村互动的一个大的防护林体系。

落实这一方案,关键因素有两个,一是水土保持技术,不能因为种树加大对地下水的开采,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用水量,方案她已交给孙悦她们去做了。另一项就是资金。资金难度确实不小,林雅雯想分三步走,第一步,县上先挤出二百万,专款专用,用来做前期投资。第二步,就是向市上、省里争取扶持性资金,重点解决农民退地补偿。第三步,林雅雯想通过新闻媒体,向全社会争取支持。胡杨河流域的生存与消亡,牵动的绝不只是流域内百姓的心,但凡有点社会责任感的,都在关注这一流域的未来。

去北湖之前,林雅雯在跟强光景交代这一任务时,怀着无比神圣的心情说:“这是一项百年大业,我们一定要本着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尽自己所能,把这项光彩事业做好,做大。”到北湖那一天,强光景已带着资料去省城找媒体了。她相信,有了全社会的互动,北湖的绿色屏障一定能建设起来!

大方向她已确定,现在就是一个骨头接一个骨头往下啃。一三号区的难题,交给年轻的杨树槐去啃。二号区的难题,交给田发良。其他几个区,林雅雯还不想动。只要这三个区行动起来,另外三个,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当然,另外三个区的背后,还隐着别的矛盾。林雅雯想,必要的时候,她就去找朱天成,看他怎么说!

4

未等林雅雯找上门来,朱天成这边,已经有所动作了。

朱天成现在是河西市常务副市长,他这个官,说来也是平步青云,按民间的说法,是他跟对了人,站对了队。这两条一具备,只要你在工作中不出大问题,就等着高升吧。朱天成最早给原省委副书记、现省人大主任殷虎当过秘书,他在仕途上的每一步,都跟殷虎的提携分不开。殷虎虽然到了人大,但他是省上的实权派人物,有人说殷虎要是咳嗽一声,省上三分之一的干部就要感冒。这话虽是过了,但有一点不过,就是殷虎目前说话还算数,省委大的决策,还得他老人家点头。

晚上九点,朱天成刚回到住处,门就被敲响,进来的是付石垒跟华蓉蓉。付石垒原来跟朱天成并不是太熟悉,要说有关系也仅仅是工作上的关系,私交谈不上,是华蓉蓉拉近了他跟朱天成的距离。付石垒最大的骄傲,便是洞察到了华蓉蓉跟冯桥的关系。这关系多隐秘啊,愣是让他付石垒给洞察到了。

“朱市长,林雅雯又不安分了。”付石垒进门就说。他现在跟朱天成说话,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