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部分 (第3/5页)

如此一来,秦朝将走向一个非常正确的方向。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文明有多重要,朋友们自会明白,植入现代文明比起周冲身任高位。掸精竭虑,对整个历史走向来说更有意义。

办学本是好事。韩非不住点头,然而秦始皇却一口否决了,道:“办学当然是好事,只是那些酸儒们的子乎者也,圣人之术,先王之道,不教也罢。”

儒生地最大秩点就是酸,好是古非今。尚空谈而无实干才能,秦始皇是实干家,精通古今之变,在他眼里那些儒生自然就一文不值了。

周冲明白他的心思。解释道:“皇上所言极是,周冲也认为儒生除了少数人具有实干的才干以外。大部分只会空谈。周冲要办地学。不是教人习帝王之道,先王之术,是教人学习数术之类实用的技巧。

“皇上曾说过,周冲的想法颇多新奇之处,若是能教给天下人,那么大秦朝将会非常强大。以前,天下未统一,周冲没有对间。现在天下一统了,周冲有时间来做这件事了,还请皇上允准。”为了让秦始皇同意,周冲稍稍给自己脸土贴了点金。

对于周冲地新奇想法,秦始皇的确曾如此感叹过。点头道:“这话,联是说过的。只是,临到头来,联还是很惋惜。象周先生这样大本事的人,若是不能身在高位,为大秦出力,实是可惜,这事让联奸好想想。”

周冲知道他难以舍却,道:“皇上的眷顾之恩,周冲感激不尽。皇上请想。周冲若在高位,那么皇上得到的只是一个周冲,若周冲不在高位,专门办学。就可以培养出干千万万个周冲。一个周冲与千千万万介,周冲,利盖孰大孰小,皇上圣明,周冲不说也明白。”

秦始皇沉思着道:“从利害关系上来说,你说的有道理,只是这不是利害地问题。征战天下的时候,联重用你,天下一统了,联就不用你,任你归隐,岂不是鸟尽良弓藏,天下人会笑话联的。”

有人斥责秦始皇残暴。骂他杀功臣,其实这不对,秦始皇没杀功臣,在这点上和刘邦比起来差得就太远了。

周冲想了一下,道:“既是如此,周冲倒有个主意,还请皇上恩准。若是皇上拨出银子修建一所学校,由周冲来主持,既能逐了周冲的心愿,也不会让人笑话皇上。”办学贴上官方的标答,就不会有问题,没有人能够改变。那么植入现代文明就客易多了。

秦始皇想了一阵,道:“既然周先生去意已决,联也就不强人所难。这事就这么办。只是有一条,联若有难决之事,要找你周先生商量,你得随叫随到。”

这不是什么难事。周冲虽然不理政了,还可以当顾问,给秦始皇出出主意,依他的影响力,反而更有利于把秦朝带向正确的方向。周冲应道:“皇上请放心,周冲一定随叫随到。”

“好吧,那这事就这么定了。”秦始皇同意,道:“办学一事,周先生需要多少银子,自去国库支取,不必报联。”

周冲道:“谢皇上!”

尉缭。王剪,蒙武。内史腾站起,道:“请皇上恩准我等归隐。”

秦始皇断然否决道:“不行。周先生归隐是为了办学。你们归隐又做什么?”

尉缭笑道:“皇上,周先生归隐名为办学,实为让贤,我等久在高位,也该让贤了。若我等不退,贤才难以得进,于大秦实是有害无益呀,还请皇上三思。”

王剪解释道:“皇上,臣征战一生。大小上百仗,臣只会打仗,其他的事做不来。现在天下统一了,皇上需要的是治理天下的人才,臣要是还占着位子,这对大秦有害无益。臣退了。贤才才能有位子。”

秦始皇依然不允道:“你们都是宿将,无人能够替代,你们退了,要是有事,联派谁出征呢?”

蒙武解释道:“皇上,江山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