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 (第3/4页)

主公明见。絮以为,这汉家天下,终于沦落到如今这一地步的原因,很重要的一条,是选拔人才的制度不够合理。民间歌谣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只要有势力,你就有被推举的机会;而寒族士子,不论有多少才华,都没有上进的机会。上位者无能,下位者有才,而下位者亦无路可上进,这天下欲不乱亦不可得。如果让天下有才华的人各得其位,这国家何愁不强盛?如果让天下有才华的人都感觉到公平,即使有野心勃勃之辈,想要扰乱天下,也没有盲从者。所以搜罗人才,第一步,是要摈弃门户之见,示天下人以公平。天下的读书人都感觉主公这里是最公平的,最有上进机会的,何愁他们会跑到别的地方去?所以,絮的方法,是——科举制度。”

郭嘉笑道:“听了一大篇话,终于听到了两句正经话!什么是科举制度?快说!”

荀文若若有所思地看着我,说道:“只知道雨萍学识极杂,却也没有想到竟然到了这般地步。这人才选拔与天下治乱之理,我们虽然也想过,不过却从来没有想这么深刻的。”

看着主公那惊喜的目光,我接下去陈述:“这科举制度,其实是考试制度。我们公告天下,要选拔哪一些方面的人才,定下日期与地点,让有意者前来报名参加考试。找一个开阔的房子做考场,每人发放一张试卷,上面有题目若干。大家的题目全都相同。规定时间,例如一个时辰,时间到必须交卷。每场考试,设置若干监考官,以杜绝作假。”

郭嘉沉思了一会,说道:“要完全杜绝作假是不可能的。监考官的选拔非常重要。而且,替代他人考试这样的事情也有可能发生。还有,考生交了卷子之后怎么办?如何判定谁优谁劣?这判定的人,如何做到公平?”

荀公达笑道:“尽管如此,也已经比察举制度公平了许多。至少,寒门士子就多了一个被推举的机会。”

刘晔道:“还有一个问题。寒门士子多半是非常贫寒的,要让他们跑许都来参加一个有可能被选拔上的考试,路费就成为很大的问题。”

我笑:“我们可以想许多办法来补足这些漏洞。比如,我们要加强试卷的保密制度,要给试卷糊上姓名,每一份卷子都必须有数人参与判断,如果有遗漏的好卷子后来被揭发出来的,考官要接受惩罚等等。再如笔迹问题,我们可以规定考生作答,就必须用隶书来书写,交上卷子后再由专门的书吏将卷子再抄一遍。不写姓名,只写编号,被选中的卷子再根据编号找人。路费问题也有办法解决,我们可以隔个百来里路设置一个考点,所有有兴趣参加考试的人都在离自己家最近的地方参加考试。考中了,我们再专门给优秀的考生发放路费,或者干脆直接用车马将他们接到许都来,让他们参加第二轮选拔。如此礼贤下士,我们本地的读书人岂有外逃的?通过第一轮选拔的人无论通得过还是通不过第二轮选拔,在一些政策上,我们都给他们一些优惠。即使做不上官,能够让家里得到一些政策上的优惠也好啊。凡是认识两个字的人,都会来试试的。这样,遗漏的人才就很少了。”

众人都笑。荀文若笑道:“你慢慢说!说这么快,我们听得清楚么?”

郭嘉笑:“果然如此,我们本地的读书人是真没有外逃的道理。外面的读书人内逃的可能性也大了许多。”

主公笑道:“果然是好方法。不过刚开始实行时候,可能有些难处。你先回去寻思寻思,先写个条陈上来吧。”

我做了一个苦瓜脸:“主公,这事情您找别人吧?我这几天,一心想先跟您到荆州去看看呢。”

主公笑道:“这我知道。不过要你写几个字,不会影响荆州之行的。让你主持这科举大计,说实在的,我还担心你身体吃不消。你放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