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食窦穴 (第1/1页)

好书推荐: 综影视:赠花手留香

在我和年轻的太爷爷前往南阳的路上,偶遇了一位富商。这位富商面容愁苦,主动拦下了我们,向太爷爷诉说着自己的病情。

富商唉声叹气道:“我近来食欲极差,勉强进食后,腹部便胀满不适,恶心欲呕,这几日更是浑身乏力,精神萎靡。”

太爷爷为其仔细诊断,观其面色,察其舌苔,又为其切脉。片刻后,太爷爷说道:“您这是脾胃运化失常,饮食停滞所致。”

随后,太爷爷决定为富商针刺治疗。太爷爷告诉富商:“我准备为您针刺食窦穴,此穴位于胸外侧部,第 5 肋间隙,距前正中线 6 寸。食窦穴乃是治疗您这病症的关键穴位。”

说罢,太爷爷取出银针,精准地刺入富商的食窦穴。

在等待行针的过程中,太爷爷向我讲解道:“这食窦穴功效甚多,除了能治疗饮食不化,还可用于调理胸胁胀痛、水肿等病症。其原理在于通过刺激该穴位,能疏通脾胃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恢复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

行针完毕,富商顿感腹部舒适许多,太爷爷又开了几副调理脾胃的中药,叮嘱富商注意饮食规律。

富商感激涕零,欲以重金相谢,太爷爷却婉言拒绝,带着我继续踏上了前往南阳的路途。

后来我听太爷爷给我讲,这食窦穴的“食”,在中医理论中,具有多重含义。其一,代表食物,是生命维持的物质基础;其二,蕴含滋养、化生之意,强调食物经脾胃运化转化为气血津液,以濡养周身。“窦”,本义为孔穴、窍道,有深邃、隐秘之象。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来剖析,食窦之名与传统的阴阳五行、经络气血理论紧密相联。在中国古代哲学中,阴阳平衡是生命运行的基本准则,五行生克则阐释了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脾胃在五行中属土,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食窦穴恰与脾胃的功能密切相关,其所处位置及命名皆蕴含着深奥的医理。

“食”字体现了该穴位在食物运化、气血化生过程中的关键作用。食物入胃,需经脾胃的腐熟、运化,方能化为精微物质,输布全身。食窦穴犹如这一过程中的枢纽,调节着食物的消化吸收与气血的生成。

“窦”字的深邃隐秘之意,在治疗功效中有着重要的体现。窦的意思是更深的通道,这就暗示着食窦穴有着更深层次的调理作用。总而言之,这食窦穴有着更加深层调理的含义。

当脾胃出现问题时,如食积气滞、痰湿内阻,食窦穴就像一条隐藏在体内的秘密通道,能够深入地疏通脾胃之气,化解积滞,清除痰湿。其作用并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缓解症状,而是从内部根源上进行调理。

例如,对于饮食不节或脾胃虚弱导致的胃脘胀满、疼痛、纳呆等病症,食窦穴恰似一道精准的调控开关。通过针刺、艾灸或按摩等刺激方法,能够激发经络之气,深入到脾胃的深层组织,调和脾胃功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能力,消除食积停滞,使胃脘部的胀满疼痛得以缓解,食欲恢复正常,充分体现了“窦”字所代表的深入、精准的治疗作用。

又如,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食窦穴对于因脾胃不和引起的全身性症状,如乏力、消瘦、面色无华等,也能通过其深层的调理作用,由内而外改善脾胃的运化机能,化生气血,从根本上提升身体的健康状况,彰显了“窦”字所蕴含的深度滋养和内在调节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