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隐白穴 (第1/1页)
那日,阳光和煦,微风轻柔,道路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枝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宛如绿色的波涛。
突然,一位妇人脚步匆匆,猛地拦住了我们的去路。只见她面色苍白如纸,神情焦虑万分,双眉紧蹙,眼中满是无助的恐慌。
“这位兄台,求求您帮帮我。”妇人声音颤抖,带着几近绝望的哭腔说道,“我这月事不停,血流不止,已经好几日了,身子越来越虚弱,我这是得了什么绝症啊?”
太爷爷面色凝重,先是伸出手指轻轻搭在妇人的手腕上,仔细地为其号脉,接着又专注地观察了她的面色和舌苔,沉稳地说道:“莫急莫急,夫人这并非绝症,乃是崩漏之症。脾不统血,气血失和所致。”
说罢,太爷爷便决定为妇人艾灸隐白穴。他转头向我耐心讲解道:“隐白穴,在足大趾内侧端,趾甲角旁约 0.1 寸处,乃足太阴脾经之井穴。脾主统血,艾灸此穴,可振奋脾阳,固摄气血。”
太爷爷点燃艾绒,手中动作轻柔而熟练,轻轻地在妇人的隐白穴上施灸。不一会儿,妇人原本紧绷的身体渐渐放松,脸上焦虑的神情也逐渐舒缓,仿若沐浴在春日的暖阳之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艾灸,妇人的崩漏之症渐渐止住了。她眼中含泪,感激涕零,连连作揖道谢。
太爷爷又缓声说道:“这隐白穴的功效可不单单止于此。它还能治疗腹胀、癫狂、多梦等病症。若小儿惊风,艾灸隐白亦有奇效。”
我在一旁听得入神,眼中满是钦佩,心中对太爷爷的医术更是敬佩不已。
告别了妇人,我与太爷爷继续踏上了前往南阳的路。那隐白穴的神奇,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
后来太爷爷给我讲,隐白穴,乃足太阴脾经之井穴。“隐”,有隐匿、潜藏之意;“白”,为金之色,在五行中与肺相应,肺主气,脾土生金,隐白之名暗示着脾气所化生的经气在此处隐藏并传输至肺脏。
这不仅体现了中医经络气血运行的精妙,也与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理念相契合。脾主统血,若脾气虚弱,不能统摄血液,就容易出现各种出血症状,如鼻出血、月经过多、崩漏等,刺激隐白穴能激发脾经之气,增强脾的统血功能,从而达到止血之效,这止血之功正应了“隐白”之“白”所代表的止血收敛之意。
脾主运化,当脾的运化失常,水湿内停,可导致腹胀、泄泻等病症,隐白穴能调节脾的运化功能,促进水湿代谢,改善消化问题,此调节之能恰是隐白穴“隐”藏着的调节脾胃的力量。隐白穴在五腧穴中五行属木,临床应用中,对于肝郁乘脾导致的病症,如胁痛、腹痛、泄泻等,可通过刺激隐白穴,以木克土之理,调节肝脾关系,恢复脏腑平衡。
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整相应脏腑的气血运行,疏通经络,恢复机体的平衡与健康。总之,隐白穴之名蕴含着其独特的气血运行与脏腑调节之理,通过对其精准刺激,能够发挥显着的治疗作用,为诸多病症的康复带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