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 (第2/4页)
这位官员嗤笑道:“将军一直号称‘无敌’,现在看到敌人却犹豫不前,难道有别的心思吗?”
杨业怒道:“我不是怕死,只是时机对我们不利,白白让士卒死伤却立不了功。现在你责怪我为何不死,我应当在大家前面。”
又转身向赵光义,说道:“恳请圣上允许我带领杨家军为先锋。”
慕容建中怎么就觉得这段话非常熟悉呢?想了好一会儿才想起来,这不是陈家谷战战役前,王侁激杨继业的话嘛!这家伙不会就叫王侁吧。那可是杨继业的霉星啊!
坏了,赵光义可千万别同意。
或许是听到了他的祈祷,赵光义并没有同意杨继业的请战,呵斥王侁王大人,又对杨继业好言相劝,说杀鸡焉用牛刀,好钢应该使在刀刃上。这些土鸡瓦狗还用不上杨无敌亲自出马。
杨继业这才退下。
可赵光义原本的提议就没有再议了。赵光义就当大家默认了。如此,赵光义直接推翻了“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这条铁律。他在汴京直接遥控指挥正在辽宋边境作战的十几万军队。
不过,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辽军还真的如赵光义所料,节节败退。
慕容建中等人见此,不是大喜,而是松了一口气。
他们对赵光义打仗的手艺实在太了解了。幸好这次瞎猫碰到死耗子,让这位爷风光了一把。但愿他别再搞出什么事来。
可是,这件事还没完。在金沙滩之约之前,赵光义又搞出了个将从中御来。就是将兵权一分为三。枢密院有调兵之权,却不掌管军队;三衙掌管军队,却无调兵之权;遇有战事,由皇帝任命率臣领兵出征,从而把“发兵之权”与“握兵之重”相互分离。也就是说;最高军事指挥权;只掌握在皇帝本人手中。。没有皇帝的允许,将军连一个兵都调动不了。
这下,文武百官算是全都看明白了。原来这位爷是想收权 ;啊!
赵光义觉得不能再纵容朝中的大臣,尤其武将,所以特意趁着这个机会把最重要的枪杆子先给收回来。
朝中武将大多都经历过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虽然对将从中御颇有微词,但都不敢反对。这条规定就这么推行下去了。
赵光义对自己想出的主意感到很满意。只要军队不出问题,即使朝中再乱,赵宋江山也坐得稳。
只是,他怎么也想不到,就是他的得意之作将他推向了死神的怀抱。
……
金沙滩之约的日期越来越近。
虽然大臣明知这其中定有蹊跷,但奈何赵光义已经答应了。君无戏言,大宋号称礼仪之邦总不能出尔反尔。
虽然慕容建中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好,但他却不敢真这么跟赵光义说。他只是委婉地劝说道:“圣上是一国之君,屈尊降贵去金沙滩跟辽人议和,辽国如果没有派一国之君或者一国之后前来,岂不是太说不过去了?一国之君的威严不容有失,圣上还是先等辽国方面的回应再说吧。”
赵光义不以为然地说道:“辽国国君幼小,太后只是一个妇女,若是真这么做,难免会让人觉得我大宋对妇孺不敬。还是算了吧。”
他又安慰道:“丞相何必杞人忧天,金沙滩在我大宋境内,辽人纵然有什么小动作,我大宋的百万雄师也不是吃素的。”
虽然如此,慕容建中还是觉得不放心。主要是金沙滩这地方实在是太敏感了。那可是演义中杨家诸将陨落的地方。辽国又故意把议和的地点设在金沙滩,这实在是太巧了。由不得他不怀疑。
只是,如果真有阴谋,那会是什么呢?
演义中,辽军在金沙滩设伏,诈称愿意议和,引诱赵光义和杨家军前来。最后,伏兵四出,杨家军损失惨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