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承山穴 (第1/1页)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我跟着年轻的太爷爷踏上了前往南阳的路途。阳光洒在蜿蜒的小路上,路旁的野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走着走着,我们在一棵大树下遇见了一位面容愁苦的路人。他一手扶着腰,艰难地靠着树干,额头上布满了汗珠。太爷爷见状,赶忙上前询问。
路人唉声叹气道:“我这几日不知怎的,腰部和小腿总是疼痛难忍,今日更是疼得寸步难行。”
太爷爷仔细观察了路人的面色和体态,又询问了他的日常起居和饮食情况,心中便有了论断。太爷爷说道:“您这是经络气血不畅,加之近日可能劳累过度,又受了些寒湿,才导致腰腿疼痛。”
说罢,太爷爷决定为他施针治疗。太爷爷让路人坐好,挽起裤腿,露出小腿后侧。太爷爷指着其小腿后侧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说道:“此处便是承山穴。”
只见太爷爷取出银针,准确地刺入承山穴。随着太爷爷的捻转提插,路人先是感到一阵酸胀,随后渐渐舒缓了下来。
太爷爷一边行针,一边说道:“这承山穴乃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要穴,膀胱经主一身之阳气。针刺此穴,可温通经络,驱散寒湿,缓解您这腰腿之痛。”
片刻之后,太爷爷拔出银针。路人缓缓站起身来,活动了一下腰腿,惊喜地发现疼痛竟减轻了许多。他感激涕零,连连道谢。
我望着太爷爷,心中充满了敬佩,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医的神奇与伟大。
太爷爷说“承”,有承接、承受之意;“山”,在中医理论中常象征着厚重、稳定,同时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山被视为力量、稳固和依靠的象征。承山之名,形象地描绘了该穴位所具有的承载、支撑的作用,仿佛是人体的一座稳固的山峦,承受着身体的重量和压力。
从中医经络气血运行的角度来看,承山穴处于足太阳膀胱经之上。膀胱经为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经脉之一,其气血运行充沛,贯通周身。承山穴作为膀胱经上的要穴,承接了膀胱经气血的输注,如同山脉承接雨水的滋养一般,汇聚了充足的阳气和能量。
正因如此,承山穴具备了强大的治疗作用。首先,对于腰腿疼痛的病症,承山穴能够发挥显着的疗效。中医认为,腰腿部位的疼痛多与经络气血不畅、寒湿凝滞有关。“承山”之意在此体现为承受身体的重量,当腰腿出现问题,承山穴所承接的阳气和气血,能够温通经络,驱散寒湿,缓解腰腿部位的拘挛疼痛,使其重新承担起身体的支撑作用。
其次,承山穴对于痔疾的治疗也颇有成效。痔疾在中医理论中多因湿热下注、气血瘀滞所致。膀胱经主水液代谢,承山穴承接了膀胱经的气血,能够调节水液代谢,清热利湿,化瘀通络,从而改善痔疾的症状,让身体的“支撑”部位恢复正常功能。
再者,承山穴还可用于治疗小腿抽筋。小腿抽筋多由气血不足、筋脉失养或寒湿凝滞引起。承山穴的阳气和气血输注,能够滋养筋脉,缓解痉挛,就像为小腿提供了坚实的“靠山”,使小腿肌肉恢复正常的功能。
此外,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承山穴还常用于治疗脚气、便秘等病症。脚气多因湿邪下注所致,承山穴的利湿作用有助于消除湿邪;而便秘则与肠道气血不畅有关,通过刺激承山穴,可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肠道功能,如同为身体的排泄功能提供了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