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部分 (第1/4页)
今天是夫妇俩结婚14周年的纪念日。这让在花车里的两夫妻既感觉幸福又有些激动,总是不停地相互回忆着,说着过去的事情。尽管有些事情并不那么令人愉快,但是对他们来说却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
索菲并不是贵族出身,她的血统远远没有哈布斯堡家族来得高贵。1889年,美丽的索菲幸运地成为伊莎贝拉公主的侍女,也因此结识了当时还不是皇储的大公。两个年轻人一见钟情,不可遏止地陷入了爱河。也不知道是否是爱情的发生给大公带来好运气,他的堂兄早逝了。因此,他作为哈布斯堡家族的最佳继承人选被皇帝弗兰西斯·约瑟夫看中。皇帝对侄儿与侍女的恋情很是不满。在他看来。这是有辱皇家风范的行为,必将引来其他国家皇室地嘲笑,成为奥匈帝国在国际上给人地笑柄。因此。他坚决地反对侄儿与侍女的交往。
大公没有屈服。仍然坚持他的爱情。而同情他和索菲的伊获贝拉公主也积极地给皇帝施加影响。
1890年,皇帝终于心平气和地与大公深谈了一次。这不是一次伯父与侄儿的亲情交流,而是封建贵族意识和自由恋爱精神之间的交战,是在权力和爱情之间的无奈地妥协。大公立誓答应了伯父皇帝的要求,即:他和索菲在结婚以后,皇家并不按照惯例晋升太子妃以更高的贵族头衔(因为她的出身本来就不是贵族);同时,大公和索菲的子女不能承袭大公本人以及奥匈帝国的爵位和皇位;最令人难堪的是索菲在皇宫只能享受侍女级别的待遇。也就是说,她不能和她的丈夫在宫廷里面挽手并行,出门不能与皇储同车,甚至宫廷的大门也只给皇储地妻子打开一小半……这样,大公才成为奥匈帝国的皇储。而他的妻子和孩子,则一直受到皇家的冷遇、白眼和欧洲皇室的嘲笑。
大公之所以借到波黑的机会带妻子出来,是想给妻子一个愉快的结婚纪念日。在这里,妻子能够和军职丈夫一样享受最高的待遇。作为奥匈帝国武装部队的总监(检察长),弗兰西斯·费迪南德大公网、刚结束对驻波黑两个奥匈军的检阅,此时去萨拉热窝完全是一次临时的访问。无非是想让妻子在那里感受了太子妃的光荣而已。在大公心里,一直对妻子索菲,儿子恩斯特、马克西米连和女儿索菲抱有愧疚。他希望通过这次旅行,能够向妻子在这10多年来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作出一点也许微不足道的弥补。
可以这么说,弗兰西斯·费迪南德大公不是一个好皇储,也不是一个好军人,但是绝对是一个好丈夫和父亲。难得的是,他一直挚爱着妻子而没有任何的绯闻发生。当然,14年的努力坚持也得到了一些回报。1909年,在帝国成功吞并波黑以后,高兴中的皇帝大发善心给了宫廷侍女一个伯爵的头衔,这样才使得索菲的处境略微改善了一些。
在维也纳遭受不公正待遇,可在萨拉热窝又会怎么样呢?
6月28日,对巴尔干的斯拉夫人来说也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在很久以前的1389年的这一天,斯拉夫人在科索汰战争中败给土耳其人,从此开始了长达500多年的被奴役的生活。因此,这个日子被成为“维多万。”即耻辱日。到了1912年,这个日子因为土耳其的失败从耻辱纪念日变成了狂欢的节日。
再看1914年,奥匈军队代替了土耳其人驻扎在波黑,这个日子又很快成为使民族主义者愈发仇恨奥匈的警醒日。这一天,“团结或死亡”组织发布了暗杀令,这个命令由七名外围成员来负责执行。他们。现在就潜伏在市内街道上。准备袭击来访的弗兰西斯·费迪南德大公。
可怜的大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危险,当然暗杀者也没有意识到这位大公并不对驻军问题负责,但是他作为奥匈帝国地皇储,却必然成为暗杀者们垂涎的目标。
车队从萨拉热窝火车站接到了大公夫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