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部分 (第1/4页)
“黄天方学员的阐述非常精辟,他描绘出了未来战争的大部分画卷。技术手段不同了,那战争的模式必将发生改变。以前的战争是消耗战争,是消耗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直到交战一方难以为继时才告结束,这就是国防军取得对日、对俄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现在,我们有了新技术装备和新战争理念,将来的不对称战争会是威慑性战争,快速的闪电战,将以敌方的指挥、交通、工业、金融、港口、物资要地和具有重要意义的城市为首要攻击目标,而不是那些聚集起来的军队!打击的目标,是关乎一个国家继续能否继续进行战争的基础!打击的目的,是敌军的装备、物资来源,是敌军士气的依托。总的一句话,在技术不对称的战争中,差异巨大的伤亡人数和速决的结局是可以想见的。
但是,各位必须注意一个前提,那就是技术不对称。技术,我们需要掌握和运用的就是新技术装备!国家需要保持的就是技术的领先性!学习,我们需要学习,需要通过学习和小规模小范围的实践来争取未来大规模战争中的绝对主导地位。还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我们的技术在进步,其他国家的技术也在进步!等到未来爆发战争的时候,谁也无法预料双方具备什么样的技术条件,因此,我们只能不断地寻求进步!这一点,我特别强调某些高级指挥学员注意,未来战争,将运用战略航空部队、海军航空部队和陆军航空、装甲部队。国防军的换型,就是向这些部队演变,国防军将领,要在经验上、知识上、战术战略观念上首先完成换型。丑话我说到前面,不管你以前立下了多么巨大的功劳,不完成这些转变,未来的国防军中就没有你的位置!“
一片寂静中,李义安宣布陆军学院第一期的第一节课结束了……
第七十节 亲访袁世凯
石家庄沿着京汉线向南两百公里就是彰德府,在这个地方,袁世凯营造了一个安乐窝,表面上是在韬光养晦,在吟诗垂钓,实际上却通过庄园里的大功率电报机房与外面的世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自从1905年被龙剑铭算计下台后,袁世凯一方面积极地表示支持新政府、拥戴新皇帝,甚至命令自己的北洋军尽量地与当时的民族革命军合流整编,可以说把姿态做了个足够。也正是因为这样,龙剑铭对这个“深明大义,及时反正”的结拜兄弟找不到任何下手的理由!而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上,袁世凯于1908年退隐,1911年复出,通过镇压革命、分化对手、窃取果实等种种手段,从孙中山手里拿到了总统宝座,进而实现了短命的封建复辟。历史总有其必然性,那是因为左右时势的人物有着本身的局限性和固有的野心。这从袁世凯的另一面可以看出来。他不甘心在一夕之间就丢掉了大权,更不甘心在龙剑铭的中国做一个什么副议长。曾经,他与最上层的那张宝座只有一步之遥了,可现在,一切都要从头来过。
摆在袁世凯面前的问题和能够调用的棋子简直不成正比!要谋取国家权力的宝座,他无非只能采取两种办法,一是与龙剑铭搞好关系,彻底投身到民兴会阵营中去。这一点不是袁世凯做不到,而是龙剑铭根本就不给他机会去做。另外一个办法就是尽一切可能地联络国内的守旧势力和国际的反华势力,联合起来打垮龙剑铭。这条路太漫长了,对如今没有军权、政权、财权的袁世凯来说尤其的漫长。
曾经好几次袁世凯想去英国或者其他什么地方隐居,都被好朋友朱尔典给劝住了。在朱尔典大使的眼里,已经不太吃香的袁世凯仍然有巨大的利用价值,仍然在中国保持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利用这些,朱尔典可以在英国需要的军事技术领域内做一点小小的动作。
因此,袁世凯和朱尔典把目光集中到三个人身上。一是外交大臣唐绍仪。可这位在朝鲜就与袁世凯相交的老朋友如今是吃了秤坨铁了心地跟着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