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部分 (第1/4页)

还有郑安邦、尹昌衡,他们在劣质军服事件中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张謇是商务大臣,而军队的被服全部是从他的私人产业——大生-通海公司出来的,他肯定脱离不了干系!

郑安邦则是工业大臣,掌管着新技术的运用和国家工业建设计划的实施和工业业态的调控,军服出问题,第一批利用化纤混仿技术的军服出问题,他这个工业大臣也有一定的责任!尹昌衡是国防军的后勤司令,所有的军事物资都要经过他的手才能到达各部队,这批军服也绝对不会例外。那么,究竟是后勤管理制度上或者是主管军官出了问题,还是这个司令本身出了问题?

现在显然无法确认。

但是在龙剑铭而言,他不能不做出一个准备,就是在这个事件把三个大臣都牵扯进去时,他需要有后手来维持国家和军队的整体正常运转。

龙剑铭神经质地转头向后面的车队看了一下,这种纯粹无意识的动作只能反应出他自己心里的惶恐。在他的脑海中,还真没有更好的人选来接替这三人的工作。

国家正开始由弱到强的发展,也正在完善政治经济制度,这个时期,是最容易出现经济犯罪的时期。前一阶段因为连续的战争和国民高涨的革命激情,很多问题都被掩盖在胜利和繁荣的表象下,或者是因为并不突出而显现不出来。没有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这才使得一些惟利是图的小人把黑手大胆地伸到了军事物资上面。要使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不出现或者少出现类似的事件,龙剑铭惟有彻底调查和痛下杀手这一着棋可以走了。

政府会议室里坐满了军政方面的头面人物,他们的交头接耳和猜测被龙剑铭一行的到来而结束。

商业大臣张謇就在长条会议桌的第一圈位置上坐着,他感受到了龙剑铭在开口讲话前不经意地向自己一瞥带来的压力。发生在京畿卫戍部队大沽军港警备区的事情,张謇已经在短短的三个小时内就得到了一些消息。不过,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暂时还是个秘密。商业大臣只知道跟后勤有关,也就是在很大可能上跟自己有关。

在出任中国重工业总公司总襄理的时候,张謇利用龙剑铭的大笔投资机会,很是捞到了不少好处。靠着大生纱厂起家的张大臣在到北京履新之前,就已经拥有了大生一通海集团公司以及下属23家工厂、公司,业务涉及生丝纺织、化纤面料、成衣(主要是军服)、食品、军马种培育、轮船运输、印刷、垦殖等行业,从1903年时的“状元实业家”切实地发展成为中国顶尖的资本家。在他的影响下,上海、苏南、淅江的富商们纷纷投资兴办实业,算是为苏南经济的初步繁荣立了了功劳,为张家港工业区的兴旺也出了大力。因此。他顺理成章地被皇帝遴选为商业大臣,主管着国内和国际的商业往来,重要的是,他还主管着国内工业品对外销售的定单。

龙剑铭在台上恼怒地讲着话,下面的张謇却是越听越心惊,也越发明白了皇帝在讲话前那一眼的深切含义。

军服出问题?皇帝亲自说出来,那就一定是真有其事的了!张謇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一贯高标准严要求的军服生产怎么会出问题呢?大生成衣怎么可能把劣质的军服通过军队后勤系统下发到部队呢?不管怎么说,这个事情跟自己的牵扯太大了!万一,要是军情局真的插手进来,那岂不是要把自己所有的事情查个水落石出?那,和英国人的交易不就暴露出来了吗?那可是在《中英新约》规定以外的物资交易,是用于军械制造的新型金属交易!

第六十四节 上海谍影

龙剑铭发了一通火后把接力棒交给了岑春煊,话总不能由他一个说完了,那开这个会的意义就变了。如果是皇帝本人直接提出事件和解决办法,安排组织机构调查,那这个会就明显是给与会的某些人员的打点会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