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部分 (第1/4页)

话:这次出京西行避难,倒也发现了两位忠臣。这话里的两位忠臣,一是轻骑护驾,鞍前马后,服侍操劳的岑春煊;一是送了二十万两白银,派张勋带三千淮军遥遥相送的袁世凯。南岑北袁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慈禧先是把山西巡抚的位置从山西布政使端方的嘴边拉了过来,给了岑春煊。也因此,岑春煊得罪了端方,得罪了端方后面的势力。谁跟端方最交好?袁世凯和奕劻!奕劻是最有资历的老亲王,在官场上被私下里称为大佬,在荣禄死后,权势滔天。这样,岑春煊就成为这些人的眼中钉……

1902年四川的义和团联结会党发动了川东大足起义,打出“灭清、兴汉、剿洋”的旗号,势力波及到贵州,起义军人数达到数万之众!一时间,朝廷束手无策……这个时候,奕劻等人想到了素有知兵之名的岑春煊,把他望四川的刀口上推。慈禧也没有察觉到奕劻等人的算盘,还寻思着正好提拔一下岑家三公子,于是乎,四川护理总督的帽子就落到了30来岁的岑春煊头上。

对此中的缘由,岑春煊是清楚的!所幸岑春煊还有几分本事,到了四川,一边组织官军围剿,一边大搞新政,博取民心。加上从天而降一个方维志,一个周昆。一文一武的,开新政、练新军,很快就打开了局面。那义和团和会党也收束起来,渐渐地的平息了下去(还不是方维志和民兴会的功劳)。岑春煊因此捞到一个大大的政绩,逐渐在四川竟然有站稳脚跟的势头,连袁世凯的亲家周馥这个四川布政使都不能有丝毫的掣肘。

奕劻等人又趁着龙剑铭的回国和广西的大起义,撺掇着慈禧把岑春煊扶正、高升到两广总督的位置上。一是为识相多金的龙剑铭腾出四川的位置,二是利用岑春煊去镇压广西的起义……要不,龙剑铭也不可能花了点血本就得到一个四川督办的位置。

只是奕劻等人完全没有想到,方维志竟然跟龙剑铭是一体的,也没有想到龙剑铭竟然打着尽量拉拢岑春煊的主意。对两广的事务是又出钱又出人,又出战舰又出军械,还采用在四川对付义和团的办法把广西的起义军变成了岑春煊的棋子。这样一来,又给岑春煊狠狠地赚取了一大把政绩。加上岑春煊为官端正廉洁,颇受两广百姓的爱戴,反而把两广总督的位置坐了个瓷实。一个道员就这样成为大清朝廷一等一的封疆大吏!两广新军也就这样落到了龙剑铭的手中!而岑春煊也就这样和瞿鸿禨结成了利益同盟,也顺带着为龙剑铭理清了与瞿鸿禨的关系。使得龙剑铭在四川也好,在北京也罢,一直都是左右逢源,顺风顺水……

按理说,奕劻等人整治了几次岑春煊不成,也应该歇息一下了,可自从周馥从天津海关道又爬到了闽浙总督的位置上后,1905年的各地总督调换,又为奕劻等人提供了一次机会。云南西南部的片马地区,一直跟缅甸存在着边界纠纷,这1904年秋季以后,在西藏吃了亏的英国人就在那边有所动作,希望借词造成云南方向上的冲突,为英国在谈判桌上增加一点说辞和砝码。而奕劻等人趁着这个机会,想把岑春煊从油水丰厚的两广赶到云贵去,理由嘛,岑春煊知兵善战,四川和广西就是证明。这个话在慈禧70大寿后两天就放了出来,被龙剑铭和瞿鸿禨一前一后通报给了岑春煊……

庆亲王的主意是:在督抚的调换中,保持端方的两江总督和南洋大臣的地位,这样就和袁世凯的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呼应起来,能把周馥安排到两广方面,那,大清四个关键性的总督,庆党就占有三席!(另外一个是老老资格的汉族大臣张之洞的湖广总督)

还亏得龙剑铭在和岑春煊、瞿鸿禨交换意见后闹了一出新闻战,这一阴谋才最后破产,岑春煊才得以保住两广总督的位置(龙剑铭也保住两广新军和舰队的绝对控制权)。

对这些过节,岑春煊心知肚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