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部分 (第1/4页)
送礼的文化很长久。古代官场上有“见面礼”、“别礼”,一般新官到任,下属官员需要送上见面礼,官员卸任走时,下属官员要送上告别礼。还有一种“节礼”,多用于官场上下官对上官的送礼,一般至少有“四节”要送,“四节”是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以及上官的生日这个“节”。除了这些,还有“贺礼”、“谢礼”之类的礼,送礼五花八门,到了明清时期,官场上盛行的“冰敬”“碳敬”“过路礼”(官员过路)“盘裤礼”(上官查银库、粮库)都是一种“礼”。
不送礼行不行?!
答案是否定的,明显不行。
官场上,官员对上官、同僚都是要送礼的,甚至是上官身边的人也是必须要送礼的对象。要办事的话,则必须给要害部门官员送礼。要升官,则必须给京城高官送礼。古代,官员还必须给皇帝、帝后送礼,给大太监送礼。
送礼,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政治文化而存在。
那么,学生对老师要不要送礼呢?
答案还是,必须的。
学生对老师送礼,可以上溯到孔子和七十二门徒。这种送礼,并不仅仅是礼,更是一种节。学生拜师,需要送上束修。束修,10条腊肉的意思,这是孔子规定的拜师礼。
古代老师收下学生的拜师礼,则代表老师接受学生在门下学习。拜师礼不等同于学费,笔墨纸砚以及饭食费等都是要由学生自己承担的。在古代,每逢过年时节,学生还需要另外备礼答谢老师。
时至现今,教育由学校具体承担和实施,学生付出学费,学校招收教职工负责教导学生。教育从古代的私教转变为近现代的公教,拜师礼已经被学费所取代,但是尊师重道的礼节不可废,这就是教师节存在的根本性原因。
陆修杰清晰地记得自己前世在教师节时,很少有送老师礼节性的礼物,哪怕只是一张贺卡。当然也不是没有,陆修杰前世中小学时期曾经几度流行过教师节送贺卡。陆修杰也跟着同学们一起买贺卡在教师节那天送给老师。教师节送老师贺卡原本是一件尊师重道的礼节,但是却被一些不良的贺卡生产商给玷污了。几毛钱的贺卡能够卖到几块钱、十几块钱,这是何其的暴利。老师们刚开始收到学生们的贺卡时也是很高兴和欣慰的,但是几次之后,就对这股贺卡风腻味了。因为很多学生都是跟风送贺卡,这敬师之心大打折扣,再加上千篇一律的祝词,样式相同价格虚贵的贺卡,都让老师们心里产生了反感。于是很多老师便明确要求学生们有敬师的心意就行,赠礼就免了。所以前世陆修杰高中和大学的七年里就没有再送过任何老师任何教师节礼物。
前世陆修杰经过“牛奶事件”后就对老师们很不感冒,除了几个真心教导和对待自己的老师以外。前世的陆修杰在大学毕业之后混得一塌糊涂,所以就没有在毕业后再去看望过曾经的那些好老师们。因为陆修杰自己在社会上混得实在是太差了,所以不愿意丢脸并且害怕见到曾经爱护自己的老师。没有功成名就的情况下,去看望曾经的老师,然后老师问一句,在哪就业,这会何等的尴尬啊!所以说,大部分学生们毕业后不会去看望曾经的老师,多数就是因为这个原因,陆修杰自然也是这种凡人中的一个。
这一世陆修杰的境况已经与前世有了天壤之别,陆修杰有钱了!
因此,每逢教师节陆修杰必定会选礼物作为谢师礼赠送给老师们。曙光公司的产品则成了陆修杰最优选的谢师礼礼品。前世在中小学阶段有两个老师对陆修杰的恩最大,其中一个是小学五、六年级时期的班主任袁老师,另外一个是初中时期的班主任曹老师。袁老师把陆修杰从“牛奶事件”的颓废泥潭里拉出了出来,在这俩年里陆修杰完成了由中等偏下生到中等偏上生的蜕变;曹老师把小胖墩陆修杰锻炼成了较为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