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3/5页)

双双离世。

我跟小我八岁的弟弟由亲戚收养。从那时起我就取代了母亲的职责,将她的教诲谨记在心,严以对己,用跟母亲同样的态度对待弟弟。我的努力有了回报,弟弟上了一流大学,进入一流企业任职,建立了出色的家庭,活跃在世界舞台上。

按照母亲的教诲去做就不会错。

直树仍旧有洁癖跟脏癖(我找不到其他合适的词),但我送他日记本之后他心情似乎好些了。

回想起来他两个姐姐也有过同样的时期。真理子中学时说不要学钢琴了,圣美不肯穿我买给她的衣服也是从中学的时候开始。

直树在多愁善感的青春期卷入这种倒霉的意外,我想他正在摸索之后的生活方式。我不能怀疑他。我要像妈妈对弟弟,以及我自己对弟弟一样,就算是小事也夸奖,慈爱地在旁支持守护他,这样直树一定能恢复原状,不,一定会更加成长的。

现在是春假,就让他好好休息吧。

四月十日

几年前开始就常常听到“家里蹲”、“尼特族”之类的名词。这种年轻人年年增加,好像已经造成了社会问题。

我常觉得给这些不去学校也不工作、在家中无所事事的年轻人这种称谓是不对的。

人在社会上过着团体生活,附属于某处,有某种称谓而获得安心感。不属于任何地方、没有任何称谓的话,就等于不存在于社会上。要是这样的话,大部分人应该都会感到不安焦虑,想尽快努力确保自己安身立命的地方吧。

慈爱者(6)

但是赋予不存在于任何地方的人“家里蹲”、“尼特族”等名称,就给了那些人归属之地跟头衔。既然社会上有“家里蹲”、“尼特族”存在的地方,那些人就可以安心不用上学也不用工作了。

要是社会全体都接受这种人存在,那也是没办法的事,但我还是难以置信会有爸妈坦然说自己的小孩是“家里蹲”、“尼特族”。说这种话难道不觉得丢脸吗?

能满不在乎这么说的爸妈一定是认为自己的小孩变成“家里蹲”、“尼特族”都是学校或者社会的错,原因都不在家庭里。

绝无此事。就算导火线是学校或社会,小孩的基本人格是在家里形成的。原因不可能跟家庭无关。

家里蹲的原因出在家里。这样推论的话直树绝对不是“家里蹲”。

新学期开始到今天刚好一星期,直树还没去上过学。一开始说好像有点儿发烧,我没有深究让他休息了。打电话到学校去,接电话的是担任新班导的年轻男老师。校长终于听了我的建议。我立刻去跟直树说。

“小直,这次的班导是年轻的男老师,我想一定能理解小直的。”

但是直树第二天、第三天还是说有点儿发烧没去上学。他说有点儿发烧,我想摸摸他的额头,他却对我大叫:“你要干吗啊!”给他体温计,他却支吾道:“与其说是发烧,不如说是有点儿头痛。”

我想他多半是装病。但不是懒惰装病逃学。要是去上学就会想起那次意外事故。所以直树才不想去学校。

直树精神疲劳。这样的话就得去看医生开诊断书。一直这样散漫地缺席下去,学校跟邻居都会把直树当成“家里蹲”了。

直树八成不愿意去医院,但总而言之非去一次不可。这次非得狠下心来。

四月二十日

今天带直树去邻镇看了精神科。

直树果然不肯去医院。我跟自己说这次要是不坚持的话,儿子就会变成“家里蹲”了。

我对直树说:“小直,要是不去医院的话,现在就去上学。去医院拿了诊断书,妈妈从明天起就不会叫你去学校了。小直可能不清楚,现在心病也是一种疾病哦。所以只是去跟医生谈谈看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