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部分 (第2/5页)
满语水平使他崭露头角了,康熙也知道了他这个人。没多久却把他给派到了毓庆宫。
宫里表现老实的太监多得是,心细的太监也不少,能统领全局也不是非他不可,却派了他来。可见阳……会满文的太监太少太少。为的什么,高三燮摸到通知的时候就知道了,至少是有一部分监听的意思在里面的。
康熙对他的吩咐也证实了这一点:“尔要用心伺候皇太子,不可引其亲昵匪人。若皇太子有狎昵匪人之举、或是左右有不妥之人,即刻报给朕知道。”当时刚处置了崔玉柱,听起来像是怕儿子学坏。
高三燮却不敢等闲视之,正好,太子爷有时候还不乐意他旁听,他也省了一件麻烦事,直接说:“太子爷与索额图一处说话,奴才被打发了出来。”就完事了,也不算出卖太子。索额图进毓庆宫,有眼睛的人都看见了。
但是长久下去也不是个办法,皇帝会认为他没有能力。太子一直防着他,把他当外人,将来他也不会有好果子吃。有心向太子投诚呢,又害怕皇帝,而太子也不给他机会。
现在好了,他终于可以脚踏两只船了。当太监,可真不容易。咝~疼啊!
贾应选的内心也经历了一些艰难的变化。不像高三燮那样有暗示的任务,他只被康熙提醒:“谨守本份,不可妄为。善劝太子,尽心伺候。”却隐约知道高三燮会跑一下朝清宫被召见,他也会隐约提供一点消息,只是现在,他犹豫了。
先前在太子这里,他颇有一点消极怠工的倾向,只做规定任务,其他的时候装死,绝不积极主动为主子着想。太子爷像是对他印象不错了,可他在皇帝那里比不上其他太监。叛变投诚他还不大敢,不过,略微倾向一点太子,尽心尽力一点还是可以的吧?
胤礽明显感觉到了两个太监的不同以往,他确认不是他神经过敏。比如贾应选,现在在他的指挥下,惇本殿上茶的速度快了一倍,椅子都比先前擦得光亮。再比如高三燮,以前板着一张死人脸,现在呢,完全可以根据他的面部表情,判断一下汗阿玛对各位官员的看法。
胤礽今天见的是比如户部侍郎王掞,高三燮就目光清澈,嘴角微翘,比起前两天心裕来请安时眉头能夹死蚊子,那就是两重天。
王掞此君是胤礽觉得可以示好的朝臣之一,此人乃是明朝首辅王锡爵的孙子,王锡爵在明朝那件立储大乱炖事件中受了不少非议。那个年代离现在还不算太远,家谱俱在,口口相传,王掞深以为恨。自入仕以来,简直要拿圣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自己行得端坐得正,不贪污不循私、提拨寒门士子、弹劾走后门的官吏,教出来的儿子都颇有古时君子之风。一家子都称得上是儒家道德楷模了。
最妙的是,此人于康熙九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除了这一份一开始进士里的俊才会有的工作之外,他的第二份工作乃是左赞善,病休之后回来又是右赞善。都是东宫官,乃是胤礽的旧识。他还在提督过浙江学政,朝中有不少门生。他还直经筵,与康熙相处机会极多!
可惜了,以前他在詹事府的时候自己年龄还小,又不注意这些。好在现在也不晚,此人只有一求:令名。正合了保皇太子的意思。完全不需要刻意去靠近他,王掞自己就会心向东宫。
胤礽也摆出一副标准好太子的架势,询问户部库存问题。“汗阿玛领免八旗士卒之借贷,却不能有损于民,这笔银子也算是给他们从征的辛苦钱,是断不能省的,还是要户部来出,你们可有准备?”
王掞是个办事认真的人:“户部为军需早有备下的银子,起兵之初也备下了庆功恩赏用的银子。臣正在核对数目,只是不知八旗欠债有多少,这个得他们报上来,户部管不到旗营。”
高三燮的身体微微地前后摇晃着,又站稳了。胤礽确定,这些奴才绝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