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 (第4/5页)
他深意蕴含其中,只有一个晚辈该有的恭敬和礼貌。
这样不温不火的态度倒叫郁国公心里更加憋屈,心里有火却发作不出来。
“老夫早年随世宗爷征战,杀戮太重,所以子嗣上一直很艰难。好不容易有了你爹和你二叔,结果两人都早早过世,如今我郁家只剩下你跟子期两根苗,你让我老头子怎么不心急?你是长房嫡孙,日后的国公爷,我不求你闻达于世,但求我有生之年,咱们郁家不要断绝。俺周家姑娘哪点配不上你?”
郁子都知道祖父的心结,这何尝不是自己的心结。金氏于他有生养抚育之恩,更有深厚的母子亲情,郁国公于他亦是血脉至亲,当年父亲负气带着母亲出走,祖父心里比谁都难过。对于母亲父亲是个好夫君,但对于祖父,他却不是个孝子。
郁家的男人都是果敢执拗之人,但却不是自私无情之人。他记得小时候父亲提及祖父是的自豪,还有难以言说的愧疚的叹息,他更记得父亲当年说自己没脸回去,说也许有一日该让他去认祖归宗。所以,在祖父要接他回京时,他同意了。为了父亲的心愿,为了母亲临终前的嘱托,他回到了成国公府,替父亲在祖父身边尽孝,所以那些本该由父亲承担的责任,他一样会去接过来。
但是,他并不认同通过联姻来巩固家族地位的观点,更不会为了所谓的责任区放弃自己选择的权利。责任是责任,婚姻是婚姻,两者没有必要混为一谈,尽管像他们这样的人家婚姻早已与家族利益息息相关。也学是承继了郁家骨子里那种执拗坚持,他不喜欢别人替他做主,因此反对祖父在未经自己同意的情况下擅做主张来决定他的婚事。
更何况,在他眼里,周家也并非自己的良配。
郁子都看向郁国公,摇头说:“并非周姑娘配不上孙儿,而是国公府要联姻,周家并不合适。”
“哦?此话怎讲?”郁国公抬眼望着镇定自若的孙儿,不解道。
“李阁老去年辞官,剩下的三位阁老中,秦阁老年事已高,不出两年定也要致仕。周康和范增明有望入阁。”
“范增明寒士出身,但在民间清流文士中却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其言论政见皇上十分欣赏,更钦点其入翰林院,入阁亦是指日可待。再说范增明的亲传弟子王阳,王家祖上是商贾出身,短短十数年出了一位侍郎和一位巡抚,底蕴虽不比那些清贵世家,但王阳与永宁伯联姻后,王家身价一时水涨船高。孙儿相信,范增明入阁后,王赣不会只止步于巡抚。而皇上钦点王阳为庶吉士此举就更是耐人寻味。”
“那周康呢?”郁国公一下一下轻捋着胡须,神情也有了些许变化,蹙眉思索着郁子都的话。
“周康才学出众,也是位有野心有本事的能人。他本人出身书香门第,家中世代为官,又是秦阁老的门生,这样的身世背景对他来说是资本也是弊端。他在朝中的根基要比范增明深厚,从皇上登记以来,历任阁老也皆是这样的人物。皇上虽然倚重阁臣,但从心底来讲,比起周康皇上更愿意用范增明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愿意周康身后能依仗的势力更多。”
郁子都见祖父一直凝眉思索,便停了停,待到祖父抬头看向自己时,才继续道:“皇上是出了名的孝子,敬重太后,也许会碍于太后,而勉强同意郁家与周家联姻,但这绝非皇上乐见。所以,今日孙儿一提自主择亲,皇上便准了孙儿所请。”
郁国公点头赞同,“你这一说,倒也有几分道理。”
郁子都知道老人家已经不再介怀,当下又道:“您选周家联姻,是不是看重了秦阁老之后,周康必定入阁,想为我找个有实力的岳家,不要埋没了一身才学?”
郁国公不答,轻轻点头算是默认。
“若真与周家联姻,让皇上生隙,怕我此生再无可能在朝中有大的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