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4/5页)
,衍生出无数对美国政府的褒扬和对本国政府的批评来。当然也不排除有些朋友其实明白,只是借题发挥,拿美国官员说自家的事儿。
再以美国副总统拜登访华为例,美国共出动120多架次专机运送物资人员,从专车纸巾到矿泉水卫生设备都自带,花了纳税人不知多少钱,但因为在北京吃了碗炸酱面就被认为是朴实无华!美国领导人铺张浪费有时比其他国家多得多。专机在美国也不算什么大事儿,有时候押解囚犯也得动用专机。打击腐败固然很重要,只是不见得要拿美国作对比,仅仅通过眼睛和耳朵接收到的信息,有时未必充分。
都说“谣言止于智者”,而缺少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不知如何甄别筛选,去伪存真。而且抛开谣言不说,各种无所谓真伪的观点、理念,人们也很容易“随大溜儿”,没有自己的判断。
13、提问奥巴马
第一次直接与奥巴马对话是在2009年4月的G20伦敦峰会上,这也是他就任以来首次接受中国媒体提问。前方记者组共有三人,带队的李勇是财经频道副总监,毕业于人大国政系,是央视最优秀的国际政经类节目制作人之一。他坐在我身边,不断和我讨论,他对新闻现场敏锐而准确的判断对我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当时我们听到很多外国记者发言谈论中国问题,决定发出中国人自己的声音。为了不挡住举手的我,他还一直努力地收着腹。
我首先提问了英国首相布朗。布朗的记者会结束后,我准备打道回府,毕竟前一天只睡了两三个小时。李勇拍拍我说:“成钢,我先回去吃面了,下一场奥巴马,你再坚持一会儿。”
坚持其实是挺累的一件事。几千名记者排队等候进场就要耗半天工夫,而且只有800个座位,我还得想方设法“走后门”。
走进那个巨大的发布会大厅,突然感觉“气场很对”。前几排是白宫为“自己人”预留的座位,上面甚至贴有写着记者名字的纸条——话语霸权体现得清清楚楚。我坐在第4排正对主席台的位置。我想,当前形势下,记者会应该考虑亚洲的话语权,总不能搞成欧美专场,那么我这张“中国脸”应该好使。何况我还提前做了外围的工作。
小时候,父亲给我看过一本香港导演李翰祥的回忆录《三十年细说从头》,里面提到在香港做演员,一定要记住八个字:“旁若无人,死不要脸。”突然想起这个细节,是因为记者和演员有相通之处,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关键时刻,职业精神一定要超越所谓的面子。
奥巴马走上台,台下突然掌声雷动,与布朗出场时的鸦雀无声形成鲜明对比。新闻发布会是不应该鼓掌的,但是大家情不自禁,这位“全世界最大牌的明星”的确有种巨大的煽动力。
他看了看手里拿着的一张纸,想必是美国记者的名单,然后说:“现在你们可以向我提问了。”
我第一个举起了手。
奥巴马清楚地看到了我,但他依然优先考虑欧美媒体。美国政要和记者关系十分亲近,白宫有自己的记者团(WhiteHousePressCorp),常年驻扎于此,有些记者甚至可以乘坐总统专机“空军一号”(AirForceOne)与之随行。从理论上讲,这些“皇家记者”的职责是监督总统,但长期交往下来,总会因熟悉产生默契。对于很多跟随自己征战多年的记者,总统能够清楚地叫出他们的名字,甚至了解他们的私人生活。比如点到一位记者的名字时,不等他提问,首先说:“我的心与你同在,我为你的家事感到难过。”原来是这位记者的父亲当天刚刚去世了。
所以,记者会的前半段,整个会场始终被盎格鲁撒克逊加美利坚的优越感笼罩着。
聆听奥巴马与欧美记者的对话时,我在大脑里不断地判断和调整:问题的设计和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