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部分 (第2/4页)

这辈子可能能够到的顶峰,也就是这样了。现在自己的邮箱里塞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邮件,只要他肯点点头,他可以同时在数十个大学挂名,他想要的所有物质条件,全都唾手可得。可对于他这么个科学家来说,这些是不够的。他想要更大的成就,更让人无法忽视的研究成果。这些,别人给不了他,但聂信可以。聂信给他的那几个公式和那套分析机制,已经为他指出了这条道路。并且,聂信是真的将这事情托付给了他。以聂信的脾性,哪怕他就是为聂信买够了服务器机组,将运算中心搭建起来,顺利运行,将来都至少有个协作研究的署名。如果他需要更大的荣誉,还是要靠自己去争取的。

购买大量服务器,对于云山研究所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全世界没有任何机构有勇气对云山研究所进行什么技术封锁。整整六个集装箱的各个型号的电脑很快就送到了云山研究所,一点点地装进机房。同时,为了给服务器机群以及相匹配的散热系统供电,新的风力发电机组也树立了起来。姜桂时乘着现在云山研究所风头正健,没有人敢来捣乱,直接将风力发电机组的装机容量扩展到预计总用电量的一点五倍,以后再也不用依赖国家电网了。

将数学和逻辑方法转化为复杂的程序组,姜桂时以前也没少干过这类事情。研究理论的家伙现在不太可能不会编程,最多就是在程序方法上有不同的倾向而已。姜桂时学过许多学科,除了掌握基本的程序方法之外,也了解怎么样才能够让编制出来的程序适合于进行开发的项目。仅仅大量生成数据组,显然是不行的,对着大堆大堆的数字,很容易让人疲劳。图表化的研究报告,虽然看起来是不那么专业,但却大大有利于提升研究效率。由于聂信需要对大量数据进行演算,查询各种演算结果必须快捷可靠,最好还能给出可以参考的其他数据……姜桂时想明白了聂信的需要之后,就开始着手进行编程。有了些什么进度,也都会第一时间和聂信沟通。

姜桂时的工作热情让聂信很满意。由于在比赛里的领先地位越来越稳固,哪怕他并没有穷凶极恶地去扩大优势,可沙漠本身就是他的盟友了。不少车子抛锚,不少车手和车队因为耐受不住比赛的严酷而崩溃了,还有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事故等等,等到聂信快要抵达直布罗陀海峡的时候,还能留在比赛里的车子只有四十七辆了。不过,即使有着如此之高的退赛率,极限赛车还是创造了体育比赛转播、节目收视、广告销售等等方面的诸多纪录。这种严酷、铁血的比赛,让不少人血脉贲张,甚至希望将这样的漏*点延续到日常生活里。几大车厂都推出了带有明显的极限赛车风格的车型。

其实,最受观众欢迎的还是猞猁系列车型。但聂信他们自己没有能力组织大规模生产,最终还是决定和德国一家车厂合作,推出了极限赛车“猞猁”限量版和公共版。公共版当然是徒具外形的玩意,越野能力虽然不差,动力和架构也都有推陈出新的地方,可要说能跑极限赛车,可就是扯淡了,各项性能指标比起聂信的车子,大概连三分之一都未必有。限量版性能虽然也相差很多,但至少有几项技术是让人惊喜万分的:球形刹车系统和动力分配系统。这两项技术是猞猁能够做出种种匪夷所思的动作的关键。这家德国车厂为了避免自己的尴尬,发售的时候就说明了,对猞猁限量版,厂家无法提供维修服务……坏了要修,一律都得付钱。各个汽车保险公司也都说明了,猞猁车型的限量版,在保险理赔上将不执行统一标准。对于普罗大众的驾驶技术,厂商和观众似乎都不怎么看好。

但是,无论如何,猞猁的公开发售,还是给聂信带来了新的收入。聂信的经济情况,现在已经彻底改观了。

在距离直布罗陀维修站仅有一百多公里的地方,聂信忽然感觉到一道神念笼罩了自身。墨翔几乎是理科跳了起来,取出武器准备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