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部分 (第3/4页)

百姓即为天下!保天下之民则为保天下!非可与保君相提并论也!古往今来,有亡国者有亡天下者,亡国与亡天下有什么区别呢?”

“答案是易姓改国号是为亡国;当天下仁爱尽失,春秋大义不在,肉食者已如‘禽兽’一般,率‘兽’以食人,使人们到了‘人将相食’的时候,就是所谓的亡天下!”

“现今天下已陷入困境之时,我们当以仁爱道义以匡正,却不是保什么肉食者的一姓之国,而是保天下之民!若天下百姓是国不予食,朝不予生,天下已倾,民不安生,保国何用?”

“所以顺应时势,择势应变,弃国而保天下,未有不可!民在,则天下在,国仍然可以另一种方式再生!只是姓谁名什无关重要,重要的是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所以弃国不一定等于弃天下,保国也不一定等于保天下!”

“不一定?”众将士都见到安国的话语之中上了不一定这个词,安国用不一定是有意思的,因为他接着说下去,为什么会用不一定。

安国侃侃而谈:“我之所以用保国不一定等于保天下的原因就在于,当国系于百姓,给予民生,让民安居乐业,那么国不仅仅是一姓与肉食者之国,也是匹夫,天下人之国,因此,这样的国就是天下,天下就是国!保国也就是保天下!我们就当肝脑涂地以死保!”

“只有当国失民心,不予民生计之时,就是暴政之国,非匹夫天下人之国了。保暴政之国就不等于保天下!最后综合,国是否为天下,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观时之变,符合民众基本要求的即是天下之国,匹夫之国,那自当是国之兴亡匹夫有责!”

史谦开口提问:“将军,你的一番话我明白了,可是这样的昏君难不成还是国天下吗?这样的国还能代表天下吗?”

“唉!”安国一叹,回答:“我不是说了吗?保国是否保天下,非一成不变,乃观时势而定,不可墨守成规、拘泥常情!你们且听我分析!”众人都竖起耳朵来细细地听安国讲解。

第七十七章 英雄原来也是凡人

安国直诉心怀:“我只有带兵打仗之能,却无治国以开创盛世之才。就算日后我带领你们造反成功,那我又该如何去治理这天下?让天下万民幸福,安居乐业呢?用人乃必备的,可这方面我不行!”

“你们想想看,万一挑动天下大乱了,而现在百姓不想见到的是自相残杀,他们要见到的是驱除鞑虏,光复失地,以振兴我华夏!”

“所以现在的国虽是昏君奸臣当道,可起码他还是华夏的国,还能给予华夏百姓以生路,百姓是不会想要推翻它的,况且立国百年之来忠臣以及其力量还存在,怎么能推翻就推翻呢?”

“而就在外侮侵占我失地,凌辱我堂堂中华之时,再掉转枪头去打自己人,你们说,能对得起身上所流的血吗?我们不可以自相残杀!听着,你们都是朝廷的将士,食朝廷傣禄,临阵倒戈是为叛国之罪,绝对不能为!绝对是死都不能做的事!”

众人听到安国所说的都不出声了,是啊,怎么说皇室的号召力是非常强的,沦陷地都翘首以盼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而国内之民无不急切希望王师北定中原日。现在却又同室操戈这不是寒了国人的心吗?谁先把枪刀对着自己人,那么他就将承受万夫所指,英名俱坠啊!

这不要紧,可谁能承受得了,自相残杀,让外邦坐收渔翁之利?以让华夏覆灭!这个大罪谁能承受得了?众人都清楚安国的意思,有可为,有不可为。

安国慷慨激昂而言:“知道吗?江山代代有人才出!只要我们华夏的国还具华夏魂,哪怕这个国再腐朽只待有能人出的时候,那么就能重新收拾旧山河,重塑我华夏神威!华夏魂在,华夏的仁人志士就永不断绝!但请拭目以待,外邦蛮族如何偿还今日之血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