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2/4页)

,跟说悄悄话一样,贴着张惠琴的耳朵根,告诉张惠琴:“跟你一搭来的女同志都变成碌碡了,变成麻袋了,变成水缸了,变成老油瓮了,你没变嘛。”丈夫的声音慢慢大起来,高声大气地告诉妻子:“你越活越年轻,越活越漂亮,你再住上一栋好房子,你还叫别人活不活!”丈夫说这话的时候,一字一顿,咬紧牙关,跟子弹一样一颗一颗射出来,击中了妻子的心窝窝,妻子再也不闹了,妻子彻底想通了。

想通了就好,咱就生娃娃。王卫疆就生在地窝子里。

妻子怀孕不久,边境吃紧,各团场抽调人马到边境组建新团场,一字儿摆开。乌尔禾已经很偏远了,乌尔禾抽不出多少人马,顶多一个连队。也就是一个连吧,也不往边境线上开,往边境那边靠一点,不至于出现空白地带。乌尔禾到托里到和布科赛尔大草原之间有一片大荒漠,稀稀拉拉长些杂草,哈萨克人蒙古人转场的时候,在这里打个尖就匆匆离开了。那地方可以算是乌尔禾绿洲静静的后院,白杨河上源星星点点的泉水就是从那里渗出来的,在那里种庄稼是不可能的。动员大会开了好几次,自愿报名的人很少,赵排长和张老师不用动员,他们两口子总是冲到第一线。也不是赵排长有多么积极,是他老婆张老师总跟他拧着,他这辈子就别想安生。他们一家一直跟王拴堂、张惠琴作邻居。组织上就把赵排长官升一级,到新组建的牧业连去当连长,牧业连几乎全是单身汉,有家室的就赵连长一个。张老师当不成老师了,牧业连没孩子,办不起学校,张老师宁愿去当牧工。不可能让她当牧工嘛,就当她说气话,据说那里有牧区的马背小学,以张老师的教学水平当校长没有问题,张老师真的当了副校长。

第一章 地窝子2(4)

王拴堂、张惠琴也在牧业连的名单上,听到消息,张惠琴都晕了。她原以为把孩子生在地窝子里就已经很伤心了,现在要让她到荒漠上去住帐篷,也不是帐篷,团里派人专门盖了房子,石头砌的墙,那地方都是沙土和石头,起伏不定的小石冈上全是大大小小的石头,就地取材,打下石料,压上红柳笆子、芨芨草笆子。据回来的人讲,那房子跟碉堡一样,炸弹都炸不塌。

奇怪的是名单里边没有海力布叔叔,大概是疏忽了,老光棍海力布不哼不哈,太容易让人遗忘了。另一种解释,海力布没有家室无牵无挂,力气大得顶一头牛,是少有的壮劳力,连里不想放海力布。海力布就这么给落下了。海力布是自己报名去的,海力布的地窝子跟王拴堂家连在一起。王拴堂家有什么动静,会传到海力布的耳朵里。海力布听到女人的哭声,就到连部去问连长去牧业连的人够不够。连长说人早都够了,没你的份儿。

“我要看名单。”

连长跳起来:“你以为你是团长,你是师长,你来指挥我?日他奶奶的。”

“你给不给?你不给我就走人。”

“你走吧,走远远的。”

海力布走到门口,撂下一句叫连长心惊肉跳的话:“我不在团场干了,我当盲流去呀,新疆地方这么大,老子随便往哪个湾里一躲,就能养活自己。”

“你站住,站住!站住!”连长急了,赶紧从抽屉里取出本本子,摇得哗哗响,连长舍不得这个壮劳力。海力布大模大样翻开本本子,找到牧业连的名单。团部从各连抽调,别的连去的都是小伙子,他们连已经抽了赵排长张老师一家,加上王拴堂一家,都是拖家带口的。海力布跟个大首长一样,“你这连长当的,别的连队去单身汉,咱们连一去就是一家人。”海力布抓起一支笔,“老赵去升官呢,张老师拧麻花呢,王拴堂是我邻居,你们欺负到我邻居头上了,下一个就是我了。”海力布叔叔划掉王拴堂、张惠琴,把自己的名字写上去。

()

“我一个顶俩,就这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