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部分 (第2/5页)

一则为摄政王殿下庆婚,二则,特为贵我两国,长久和平而来。”果然不出所料,无事不登三宝殿,完颜亮此来,必为金国作说客。

“哦?王子莫非欲效仿诸葛亮游说东吴?”王钰已然料到,此时,女真人与蒙古人在草原上打得一团糟,而我大宋水师兵出登州港,直扑对面的金国来州。金国首尾不得相顾,因此派来完颜亮,欲让我大宋罢兵。

见王钰说破自己来意,完颜亮倒也不急,徐徐笑道:“孔明虽游说东吴,然其也是为孙刘两家的利益,联合破曹,非为一己之私。”语至此处,略一停顿,复笑道:“愿摄政王殿下,作那宽厚待人的鲁肃,而不要效仿周郎才好啊。”

见此人熟知史实。显然对中原历史了若指掌,完全不同于金国那些蛮夷之辈,王钰戒心更盛,轻声笑道:“孙刘联合,虽然打败曹操。但东吴从此养虎为患,并因此失了荆州。王子既熟知我中华历史,必然也知道这一段吧?”

完颜亮仍旧不急不徐,镇定答道:“养虎为患?不知道摄政王口中的虎,是指我大金,还是蒙古?”

“那么王子认为呢?”王钰问道。

“小王认为。宋金之间,虽然征战不断,但我大金无论政体,官制,文化,皆学自中原。当年大金立国,大宋出力不小。摄政王殿下更是率南府铁骑,连下辽国二十三城,加速了契丹的灭亡。于我大金,是有恩之人。先帝不问此事,一再出兵大宋,使宋金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如今新帝登基,欲诚心与大宋修好。永为睦邻。然而蒙古人,仍旧处在原始阶段,不识教化,不遵王道,其野性之心尚未驯服。若蒙古得势,必为我两国之大患。我闻摄政王雄才伟略,必知其中利害关系。若蒙古崛起,我大金自然首当其冲,不过。摄政王岂不闻唇亡而齿寒?”

完颜亮所言,正是王钰顾忌的地方,女真人固然是大宋心腹之患,但蒙古人更是祸根。历史上,蒙古人就是灭亡了大金之后,挥师南下,灭了大宋。可惜文天祥丞相,一心为国,最后落了个身陷元都。然而讽刺的是,文丞相被俘之后。一众投降卖国地汉奸居然到狱中劝降,这其中。竟然还包括了投降元朝的南宋恭帝赵显。然而文丞相不为所动,一心求死,元世祖敬其忠烈之心,爱其治世之才,亲自劝降,文丞相大义凛然,最后从容就义。

想到小时候,那个搞史学的父亲在自己面前提起文丞相时,唏嘘不已,王钰也不禁长叹一声,中华先祖创业不易,后辈儿孙更应该小心守护祖宗所留下来的大好河山。

他这一声长叹,倒让完颜亮会错了意,以为王钰被自己说动,遂赶紧问道:“摄政王同意议和?”

“嗯?什么?哦,王子此来大宋,一路劳顿,今日是本王新婚之喜,不谈国事。有道是远来是客,就请王子至席间痛饮,议和一事,本王尚需请示圣上及两宫皇太后,而后才能回复于你。”王钰打起了官腔。

完颜亮虽然身在金国,但也知大宋国事,皆决于王钰,他才是实际上的皇帝。至于请示皇帝和皇太后之说,不过是他推脱之辞,莫非这个王钰没有议和之心?但是客随主便,王钰既然已经发了话,自己也不好再多说。当下,完颜亮辞别王钰,离开了靖王府。

绥靖二年年中,蒙古人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战绩,在草原上大败再次出征的金国大将胡沙虎,击破金国骑兵四万余人,俘虏两万余众。这些投降的金兵,被蒙古王汗俺巴孩下令坑杀,由此可见蒙古人对女真的仇视,已经到达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金国朝廷闻讯后,大火惊恐,然而此时,大宋登州水师接连在渤海湾袭扰金国边境,打一场就走,绝不拖泥带水,让金国朝廷深为忧虑,而出使大宋地完颜亮迟迟不见回音。朝中一些权臣,遂决议让刚刚组建的金国水师出战,与宋军水师战于渤海湾。此举亦有置完颜亮于死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