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4/4页)
涿郡去找刘备、张飞,然后与二人一起结拜然后杀死对方的妻室,白手起家斩黄巾英雄首立功?如果是那样的话就要耽搁好多年啊!曹操18岁就已经入仕途了,袁绍也是如此,想孙策18岁也已经跟随父亲孙坚从征了,赵云17岁的时候也已经大战文丑了,而此时的自己却仍然窝在村子里,裹足不前,如此这般何时方能展宏图伟业?何时能做到一统天下?难不成自己还要依附刘备然后坐等刘备得天下不成?如果是那样自己一统三国就要等60岁以后了,自己难不成利用这古稀之年来一统三国?显然这有些不可能,所以他不能照着书中说的那般行进,他要寻找一种捷径,在这些诸侯都并起之时,在群雄逐鹿之际便崭露头角,寻得一席之地,唯有如此他方能在以后的争霸中立于不败之地,赢得先机。
关云想到这开始计算此时的诸侯,他要来个毛遂自荐主动去投奔一股势力,依靠这股势力然后扶摇直上,这就是所谓的捷径,如果成功的话就会少走许多弯路,离成功也就愈近一步,但具体投靠谁好呢?以此时的年代推算这世间应该存在这几路诸侯,盘踞河北的北平太守公孙瓒以及冀州的韩馥,西凉的马腾,并州的丁原,上党太守张扬,兖州刺史刘岱,渤海太守袁绍,南阳太守袁术,河内太守王匡,河东郡守董卓,荆州刺史刘表,徐州太守陶谦,长沙太守孙坚,汉中张鲁、益州刘璋、扬州刺史刘焉。。。。。。。。。。。。。,到底投奔谁比较好呢?关云有些迟疑了。
正文 第八章 奔赴安邑
此时的他正身处河东,自能选择比较近的诸侯投靠才现实,这样一来就只有并州的丁原,河内的王匡,上党的张扬以及北平的公孙瓒还有一个最近的河东郡守董卓再有两个就是冀州的韩馥以及渤海的袁绍了,这些都可以选择,再比较一下这些人,丁原势力不小然此时有吕布辅佐自己贸然去了必不被重用;河内的王匡、上党的张扬还有冀州的韩馥皆是碌碌无为之辈,公孙瓒居北地然兵穷力寡终非成事之人,而袁绍虽然四世三公然为人多疑少断,用人唯亲,人才尽失以致大败,如果投靠必不被重用;河东郡守董卓,为人残暴,善于专权,有投机专营的本事,然日后必登大宝,有入京的良机,如果跟了董卓,等到他率军入驻京城之后,乘机杀之,不但成了匡扶汉室、为国除害的忠臣而且利用这个机会夺得政权,挟天子以令诸侯,逐步消除异己,逐步夺得天下,这样就会少走很多弯路,以有生之年坐拥天下之主以慰生平之志,也不负穿越重生来世走一遭。。。。。。。。。。。。。。。。。。。。。。。。。。。
作为没有背景、没有金钱、没有前途的汉末**丝,关云跟曹操、袁绍、孙坚都没法比,就是跟刘备也没法比,刘备虽未织席贩履之辈然却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也可以说是皇亲国戚,他关云是什么?不过是一介布衣罢了,不过是一山野民夫而已,所以要跟这些人争天下,就绝不能走寻常路,董卓作为一枭雄,或许能帮助自己,如果能依附于他,将会很快提升自己,想到这关云决定投奔董卓。
关云带着自己新婚没多久的新娘胡定金毅然决然告别了父亲关毅离开了这个生活了三年的村子,前往河东郡守所在地安邑县,很快在安邑落了脚,初来乍到这安邑,关云便开始打听这里的郡守,结果果然如他所料这里的太守就是董卓,此时的董卓的职位正是河东太守,董卓经过前番平定羌胡,可谓是居功至伟,位高权重,在军队中树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