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部分 (第3/5页)

代民风开放,并没有男男女授受不亲这种说法,即使吴诩现在身为嫔妃,也不是不能见外男的。

而杨氏也不是个古板的人,听吴诩的意思,是觉得墙外吟诗的人颇有才华,也不由动了好奇心……

至于阿韦等宫人,心思也跟杨氏差不多——吴诩很少称赞他人的诗词书画,对宫廷应制之作更是嗤之以鼻——所以,这些妹子们也很好奇啊!

至于小顺子和李弘小朋友之流,直接被剥夺了话语权。

二胖同学已经吃饱喝足了在呼呼,同上忽略不计。

吴诩一直到相信‘高手在民间’这句话。

虽说在这个时代,举国上下各种优质资源都集中在了皇室和世家手里,可民间庶族也是出了不少了不起的人物的!

远的不说,像李二陛下时期的马周就相当不错。

李小九一直希望能够自己随心所欲取天下之士,可眼下科举考试制度还不够成熟,许多中榜的人不是跟那些大世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就是和朝中大佬关系不错……

如今的科举制度根本还没有形成唯才是举的取士制度,归根结底还是世家在作怪。

新的事物的出现,难免会引起旧的势力的抵抗,可是吴诩是知道未来走向的新世纪人士,知道魏晋以来的取士制度终将被科考所取代!

可是,这一成果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取得的。

这一点,是吴诩和李治的共识。

要打破世家垄断官场的坚壁,只有想办法引进大量的庶族人才,此外还要想办法提高杂学人才的地位才行!

吴诩没有见识过清末的八股文,可大概也知道,考试这种取士手法还是有很大的弊端的,如何使得科考取士不变成应试教育也是一大难题……

当然,这些问题还比较远,眼下,吴诩比较担心的是李小九能不能顺利推行两科考试制度呢!

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世家的势力虽然远不如魏晋时期,可对寒门庶族晋升朝廷的阻碍还是非常大的!

这不,小吴同学还真从一首咏景的诗里听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内涵来了呢!

所以,吴诩对这个作诗的人非常感兴趣。

结果,侍卫们把一个身材颀长的青年带到院子里来的时候,吴诩一见之下,不禁大吃了一惊。

卧槽!

这小白脸不就是马周的那个小基友吗?!

作者有话要说:好吧,李喵同学出场了,撒花(^o^)/~

李小九陛下,你家后院有漏洞了=。=

第250章

第十六章改元20

吴诩觉得;如果她现在不是戴着帏帽,并且极力保持着面瘫的话;脸上的表情一定特别蠢。

说起来,她跟李小九两人跟这个李三郎还有一面之缘呢。

那是李二陛下第一次征高句丽的时候,她留在定州辅佐李治监国;当时李小九和她两个人瞒着辅政的相公们;偷偷溜到了定州城中游玩,结果狭路相逢遇到了马周、刘洎和李三郎一行。

幸好;当时李三郎似乎正跟马周和刘洎两人在争论什么;所以马周、刘洎二人并没有发现微服出宫的李小九,两人才有惊无险地逃回了行宫。

说来这件事过去也正好有十年了;仿佛就在昨天一样。

而吴诩对李三郎这个年轻人的印象十分深刻;大概就是那次遇到了这个才貌双全的青年后,李小九就按耐不住向她表白了……

那时两人之间所发生的囧事数不胜数,吴诩每次想来都忍不住好笑。

她记得当时她还称赞那李三郎长得帅来着,可把李小九那货气死了,哈哈哈……

小吴同学顾自陷入了回忆,却把莫名其妙被人‘请’来的李三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