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 (第3/5页)
一个在后流传很广的一个寓言,信心大增。
喝了一口茶,缓缓道:“小时候我在山中与师父学艺,生活艰苦倒也其乐融融,尤其是自己打来的猎物吃起来特别的美味。”
管宁呆了一呆,没想到太史慈讲起了童年往事,不过他却耐心倾听,因为他深知对面的年轻人的不作虚言。
()免费TXT小说下载
太史慈依旧缓缓道:“当时最愿意吃的是青蛙,不过并非总是烤着吃,有时也会放到锅里煮,开始的时候我总是先把水烧热,再把青蛙扔到锅中,可是效果总是不理想,那青蛙被热水一激,就会从水中跳出,让人不胜其烦。”
管宁皱眉道:“如此一来,岂非永远不可能煮熟青蛙?”
太史慈一笑,道:“其实很多事情换个思路效果会更好,后来我就想到了一个办法,试着先把青蛙放进冷水的锅中,然后再慢慢加热……”
管宁恍然大悟:“如此一来,锅中的水是慢慢加热,青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在越来越热的水中被煮熟!”
太史慈点头道:“正如幼安兄所料。其实治国也是如此,为什么没有万世长存的江山?那是因为每个朝代的后期皇帝都是昏君,弄的老百姓民不聊生,这才天下大乱。”
管宁当然深表赞同,眼下的黄巾之乱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朝廷政治清明,张角又怎能轻而易举地蛊惑如此多的百姓为其效命?说穿了还不是百姓走投无路,左右是死,这才索性奋起反抗。
太史慈又道:“我常常想,这上位者和百姓的关系就是青蛙和水的关系,任何朝代的建立者都是那只受到热水的刺激的青蛙,知道沸腾的水的厉害,可他们的后续者渐渐变成了那只在凉水中的青蛙,只要那水温还可以忍受,就绝对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一直到死。因此,对于一个国家来讲,最重要的就是上位者每一天都要有一种水深火热的感觉,让上位者明白百姓的需要到底是什么。”
管宁盯着太史慈看了半天,才道:“原来子义比较相信孟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提倡为君者要处处为百姓考虑。”
太史慈摇头道:“并非如此,孟轲的说法,更多的是强调君主要有以民为本的思想,可这实际是行不通的。一个人的道德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历史上有多少君主品行不端?”
顿了一顿道:“更何况君主大权在握,一旦皇位所托非人,只会诛杀忠臣。别说皇帝,就是地方的封疆大吏一旦让居心叵测之辈大权在握,哪个不是专横跋扈?”
管宁默然,要知太史慈说的恰恰是人治问题的根本弊病,而且也是长期以来存在于自己脑中一直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眼下太史慈三言两语交代清楚后却根本不能让管宁产生一丝一毫的轻松感,反而是一种清醒后的无可奈何。
太史慈当然理解管宁的心情。
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作为一个现代人,在这时代有许多事情自己根本就是无法忍受,可又有谁知道自己因为面对现实,而不得不一步步妥协和屈服并且为之夜不能寐?
太史慈曾经妄想在西北六县实行“三权分立”的制度,但需要的先决条件太多,根本就是不切实际。
现在自己做的只不过是走一步算一步缓慢的改良。想想历史上的管宁在辽东避难时,所做的也无非就是出于这个目的。自己唯一要比管宁占优势的就是有一个明确的改革方向。
想到这里,太史慈对着依然沉默的管宁轻声道:“所以我太史慈才在西北六县希望尝试一些前人所未有的东西,也许能找到解决的办法也说不定。”
这句话一下子说到了管宁的心中。
是啊,自己又何尝不是想要尝试着建立一片可万古长存乐土?
太史慈却在那里自顾自地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