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部分 (第4/4页)
所难以企及的。
()
关于战争、爱情、家庭生活、政治、历史、神话等等,无所不包。
当然太史慈不会任话剧随意发展,为此便成立了专门的审核部门,以免不健康的东西在社会上传播,条件倒是很宽松,只要不违反新“五德终始说”便可通过。太史慈也没有闲着,向墨姬她们说了不少后世成功的戏剧,当然仅仅是介绍故事而已,至于剧本还要她们自己去写,总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抄吧?
长安,一片喜气洋洋。
而在这时,高堂隆也开始了对一干犯人的审判。
第三部 一统 第十一卷 第六章 识破
长安城的监狱中的那些大人物当做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只不过青州律法森严,对于犯人一向做到秉公执法,故此众人无不静静地等候朝廷方面的判决。
故此,高堂隆将要对这些大人物量型的时候,必然受到长安城中的各个阶层的瞩目,百姓们想得简单,当然是这些人死有余辜,政客们却在从这些阶下囚的身上学习着反面教材,免得重蹈覆辙。发生这种情况也是难免,太史慈现在掌控了中国的北方,实力雄厚,统一天下也是近在咫尺的事情。但是朝廷内部却也龙蛇混杂起来。虽然太史慈已经最大限度的打压了世家大族,避免了因为家族而产生的腐败,但是天底下最难测的便是人心。虽然三国时代世家大族的垄断统治是造成中国分裂的主要原因,但是却不是唯一原因,隋唐之后中国仍然分分合合,自然有不同的原因在其中。正因为如此,太史慈可不认为自己建立了一种良好的制度就可以千秋万代,尤其是和张夫人说过话之后,太史慈更觉得人的重要,打江山难,治理江山更难,从天下大事已定开始起,自己的每一个行为都要经过深思熟虑,在这人治的时代中,上位者的行为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天下的走势。故此,司马懿等人的结局就显得十分的重要,那就会左右很多人对天下形势的看法。不过太史慈也算是问心无愧,虽然自己早就有意杀死司马懿,但是那是因为了解司马懿的为人,并非是出于什么妒贤嫉能,又或者简单得不能为自己所用。太史慈并不惧怕司马懿,自己手下谋士如云,一个司马懿又算得了什么呢?太史慈所担心的事情是这个司马懿不管到哪里都会成为祸害,所以才要除掉他。而且司马懿是自寻死路,的确有叛国罪在先,司马家族的集体逃亡并非是编造出来的。这一点谁都知道,故此对于司马懿等人的审判需要的是公正,而不能让人觉得司马懿之死乃是政治斗争的结果,那样将会产生难以预测的后果。高堂隆则是另有打算。太史慈上一次提到的罪犯地分类让他思考了好久,觉得太史慈的一番话对他很有启发,故此高堂隆想要借这个机会进一步规范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青州法,若是等到统一全国了在考虑这些问题,那便晚了。
不过在这之前。一件让太史慈和高堂隆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审判前的前五天晚上,在司空府的大厅之中,几名特种精英把一人带到了太史慈的面前跪下。太史慈那时正在和高堂隆、管宁和郭嘉在商量事情,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吓了一跳,不过青州的特种精英一向神出鬼没。倒也正常。
高堂隆这人过目不忘。一眼便看出了在面前跪着地人乃是监狱中的老狱卒,凭借其过人的才智,立时色变道:“怎么,这老狱卒有问题吗?”郭嘉自然不明白怎么回事。但是太史慈和管宁却在高堂隆地提醒下反应过来,认出了眼前此人正是前一段时间引自己三人去看司马懿的老狱卒。其中一名特种精英恭声道:“禀告主上。自从主上观看话剧遭遇那名女刺客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