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部分 (第2/5页)
这下可好,给陷在了里面。
唐英杰是侯君集的义子,也是自己的大舅哥,这是必须去营救的。
扬州王府。
李给众人通报了情况,征求大家的意见。
李治乐观的说道:“六哥,牛进达不是已经派人去和倭奴国谈判了吗。小小倭奴国,还敢不给面子?我觉得他们应该会放联军的人回去的。”
程处默、薛仁贵、黄琪等人也都是这样认为的。气氛很轻松。
王玄策没有吭气儿,不过他心里认为,扬州王李治说得有道理。
杜荷没有说话,有李在,他一般懒得动脑子。
刘仁轨也没有说话,这家伙是个好战分子,他巴不得有点什么理由,赶紧去打一仗呢。
李说道:“九弟说得有道理。不过,倭奴这个民族和其他的民族不一样,同样的事情,到他们那就很难说了。
这个民族的最大特性是欺软怕硬,唐朝虽然强大,但是并没有和这个国家打过仗。因此,他们的心里对唐朝并不畏惧,再加上上一次海战,他们占了上风,这件事儿就难说了。
我的意见是,立即调集江南道(扬州隶属于江南道)的海军,组成援军,开往釜山港,即使谈判顺利,也要重兵护送联军回来。”
李的判断一向准确,大家都没有意见。
李决定,组成海军援军舰队,由程处默、刘仁轨担任正副司令。秦怀道负责给舰船安装火炮,随军出征,指导海军边行军边训练。以三天时间为准备期限,三日后救援舰队准时出发。
杜荷和薛仁贵都要求随军出战。
薛仁贵是想积累一些海战的经验,李正好想全面培养他,就同意了他的请求。
杜荷的请求被他驳回了。
众人走后,杜荷说道:“哥,我知道你是为我好,怕我有危险,可是我真是想去体验一下海战是什么样子的。”
李摇摇头说道:“不行,你最近虽然学了游泳,但是海战可不是陆战,不说别的,就是在海上航行,晕船你就适应不了。
这些年来,你出生入死,经历了很多大战。你是我兄弟,我以后不会让你再这样冒险了。”
杜荷很感动,他还想说什么。李说道:“大唐能够打仗的将军多的是,用不着我兄弟亲自出马,你今后要留在我的身边,关键时刻还要靠你保驾护航的。”
第三百四十九章 逆转
长安城。
侯君集得知义子唐英杰被困在九州岛上,心中焦急,不过,这件事他使不上劲,想了半天,只好派人到扬州请李想办法。
太极殿,李世民的书房。
李世民接到了牛进达的报告,没有当回事儿,这种边境上的事情,他认为牛进达他们能够处理好的。而且,他看到牛进达在报告中说已经派人去和倭奴国谈判了,他的想法也是认为倭奴国会给大唐面子的。
他现在正在处理另外一件事情。
李世民在举行了登基庆典活动以后,心里很高兴。他对于自己这些年来取得的成就,感到很满意。不久前,他接到了李泰的一份奏章,看完后更加满意。
李泰在奏章里提到,李世民的功绩已经远超古代任何一位帝王,建议李世民举行泰山封禅大典的。
封禅是一种帝王受命于天下的典礼。这种仪式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齐、鲁的儒士认为泰山是天下最高的山,人间的最高帝王应当到这座最高的山上去祭祀至高无上的神灵,而泰山是齐、鲁分界。后来在齐、鲁祭祀泰山的仪式扩大为统一帝国的望祭,并定名为“封禅”。
在此之前,已经有秦始皇、秦二世、汉武帝、汉光武帝、汉章帝、汉安帝、隋文帝举行过泰山封禅大典。
这个提议引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