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部分 (第1/5页)
次日一早,寒风浓烈,唐舟吃过早饭之后,便直接去了晋王府。
他来到晋王府的时候,晋王李治以及他以前的那些老师都在等着了,其中有不久前刚给委派来的李玄道。
唐舟进来之后,晋王李治先行拜师礼,唐舟回礼后,这才与其他老师行礼。
“诸位都是我大唐大儒,今后将一同教导晋王,还请多多关注。”
虽然唐舟的地位比这些人要高一些,不过他的年纪毕竟不大,而且论真才实学,他也绝不是这些人对手,所以他的态度很不错。
李玄道等人见唐舟如此,对唐舟的印象也都很不错,再加上他们早就听说过唐舟的本事,因此也就暮然的对唐舟多了几分好感。
“小侯爷客气,您是我大唐第一才子,有您来教导晋王诗词,想必晋王在作诗方面必将更上一层楼。”
“是啊,我等皆是很仰慕小侯爷才情,不知可否让我等在一旁观摩观摩?”
一听这些人也要跟着听课,唐舟顿时撇了撇嘴,自己对付晋王李治一个人都很困难了,如今还有这么多大儒一起听课,自己要是说错了一句话,岂不是糗大了?
可这些人这么热情,他也不好拒绝啊?
苦笑一下之后,唐舟只能应下。
几人这样寒暄过后便直接进了晋王书房,晋王书房很大,里面的书也很多,不过这些书更多的还是以前的一些古籍,至于如今毕竟留下的那些唐传奇小说,却是一本找不到的。
晋王的这些老师根本就不允许他看,而晋王每次去唐侯府借的话,也是看完之后立马归还,不敢让任何人知道的。
大家相对坐下后,晋王李治问道:“不知唐先生今天要教什么?”
唐舟心里暗自叫苦,不过脸上却表现的很平静,道:“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乃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乃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乃第三境界也。”
唐舟也不知道怎么教李治作诗,只好将王国维先生说的如何治学的境界跟李治他们说一遍。
而他这么说完之后,李治以及他以前的那些老师顿时惊呆了,他们还从来没有听说过做学问分境界的,而且唐舟在分境界的时候,还为每一种境界做了诗词,这等功力,真是把他们惊呆了。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好句,好句啊。”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好句,好句啊。”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好句,好句啊。”
李治的那些老师纷纷称赞唐舟说的这几句诗词,可这个时候,李治却是一挠头,很煞风景的问道:“唐先生,这几句是什么意思呢?”
李治一开口,其他老师也纷纷望着唐舟,他们的确觉得这几句诗词很不错,可至于这几句诗词是什么意思,他们却一点不明白,而这几句诗词又怎么能跟做学问的境界联系起来?
见人发问,唐舟便继续解释:“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萧瑟的秋风中,游子登高望远,怀念亲人,见不到又音信难通,就如一名学者刚开始在做学问时那种对知识的惆怅迷惘,所以一开始我们做学问,就要认清前人所走的路,总结和学习前人的经验才行,自有书籍一来,我泱泱中华留下了许多瑰宝,我们开始做学问的时候,就要从这些书籍里汲取知识。”
唐舟这么一说,李玄道等人皆是佩服的五体投地,而且觉得唐舟说的好有道理,他们一开始做学问的时候,就是这样啊,就是学习前人的经验。
“小侯爷说的太对了,一开始做学问的时候就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