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部分 (第4/4页)

抹角,直接说考察一下,让宋双任报社社长,曾光辉接任总编。

邹恒喜自然不能说什么,不过觉得也不能悄无声息地办了,还得向姚钢说一声,可又怕姚钢不同意,把他夹在中间难受。于是便想了个法子,对姚钢说现在报社马上要被查有偿新闻的事,问题很严重,宗庆云就是听到风声才早早地拍拍屁股走人的,现在让宋双顶上去,刚好可以借机给她一杀威棒,弄不好就会被打下台去。

姚钢的心思这会不在松阳这边,他已经开始考虑退路了,想到省城双临去,所以,他托老家的人正在弄个古物,一只玉盆。这个盆很特别,盛上水后,水面以下的盆体呈红色。

这个玉盆,姚钢想送给段高航,但又怕被万少泉知道,他在苦苦想办法,所以对邹恒喜的汇报根本就不怎么入耳。

这下正如了邹恒喜的意,他赶忙退了出去,三下五去二就把宋双和曾光辉的职务变动给办了个利落。

正处级干部上任,常规的谈话少不了,是形式,也是需要。当然,宋双就免了,老熟人用不着那一套。曾光辉是很有必要的,到了一定的平台,训诫必须要有。

潘宝山在办公室召见了曾光辉,笑问对新岗位适不适应。曾光辉诚惶诚恐,说经过努力,已经比较适应了,相信再过一段时间状态会更好。

“嗯。”潘宝山点点头,“曾总编,《松阳日报》虽然是市委机关报,但关注民生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报道上不但要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做好服务,还要把版面更多地倾向于百姓生活,多关心他们的喜怒哀乐,那也是对我们工作的一种帮助和鞭策。”

“潘书记,宋社长任总编的时候,就秉承了您的这一理念,做得很好,现在接力棒到了我手中,自然会更加努力,争取更上一层楼。”曾光辉点了点头,顿了一下,道:“潘书记,您是一位有魄力、有能力的领导,所以我想多说几句。”

“嗯,尽管说。”潘宝山笑道,“交流嘛,就是要畅所欲言,以寻找更多的共鸣。”

“我觉得您可以稍微抓抓教育上的工作。”曾光辉道,“以我作为一名普通学生家长的经历和体验来看,我认为目前松阳的教育领域存在很严重的问题,当然,也许全国大抵也都如此,在身在松阳,也只有说松阳的情况。”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就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关民族的兴旺和国家的未来。”潘宝山道,“当然最直接的,教育事业事关人民的福祉,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绝对来不得半点马虎。”

“是的潘书记,为百姓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解决好百姓极为关注的‘上学难、上好学’问题,应该是社会的职责所在。”曾光辉道,“但现实情况却让人很无奈。”

“嗯,教育上的事情我知道的不多,都是从汇报材料上了解点情况而已,作为市委书记,这是不对的。”潘宝山,“曾总编,你尽管说,谈谈对我市教育事业方面的看法吧。”

“潘书记,我没别的意思,只是因为老百姓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很大,如果不抓一抓,会引起民怨和民愤。”曾光辉忙道,“那我就以一名普通的学生家长,谈点自己的体会。”

“嗯,随便怎么讲,知无不言。”

“好的潘书记。”曾光辉点着头道,“我的孩子现在上初二,经常跟我说要参加班级老师背地里办的周末家教班,我说用不着,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回家仔细温习、预习,也就可以了,余点时间可以稍微玩一玩,放松放松,没必要把自己弄得那么紧张。可孩子跟我说班级做家教的老师很坏,有些明明需要在课堂上讲的知识点,他们不讲了,全都留在家教时讲。”

“哦。”潘宝山眉头一皱,“也就是说,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