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部分 (第4/5页)
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近期来讲,还是要着眼实际,首先要解决的是办公用房问题。目前望东区似乎还腾不出像样的大型办公场所,不过可以分散开来,各找地方办公。”
“建个办公楼应该还是需要的吧。”廖望忙道,“主要突出实用就行,几千万资金估计也就够了。”
“松阳的财政状况廖市长可能还不知道,预算外资金简直少得可怜,仅有的一点,必须留到最关键的时刻,年底年初的时候,那才是最困难的时期。”潘宝山道,“其实前几天崔奋为出事后,新任局长萧卫向我汇报工作时说,松阳的财政状况已经亮了好几年的红灯,而今年更红了,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缩减各种开支。”
“阶段性周转也成问题?”廖望并不甘心。
“最后半个馒头,还是留着压箱子底吧。”潘宝山道,“廖市长,要不这样,市政府东迁的事先放一放,等明年一般预算性收入上来,重新分配的时候再考虑如何?那时咬紧牙关也会挤出几千万来用于在望东建办公楼所用。”
廖望看着潘宝山,突然觉得是空欢喜一场,没有个整体的办公环境,各部门散落一地,那像什么话?好端端一个新上任的代市长,还就只能守住个小光杆司令部?再看潘宝山,一脸的悠闲自得。廖望突然明白,潘宝山这是在跟他动软刀子。
还真是如此,这确实是潘宝山一招看似无形的回击,通过财政紧缩给廖望制造阻力。当然,潘宝山也知道这并不能浇灭廖望新上任的第一把火,但完全可以压制一番他的火头,不让他烧得火焰燎人。
果真,廖望很快就想到了出路,他折返双临找到万少泉,打起了省财政的主意。
在松阳布局是万少泉的一步要棋,也是段高航比较看重的。于是,万少泉找段高航联合发力,最终,省财政拨了三千万下来。
几天后,已经是发改委主任的姚钢,大笔一挥就批复了位于望东区的松阳市政府大楼建设项目的申报。
批文下来的时候,大楼已经破土动工开建。因为廖望相信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完全能赶点提前量,所以在申报材料还没准备好的时候就提出开工建设,还请示了潘宝山。廖望知道,潘宝山没有什么选择,此时再跟他叫板搞对立就不明智了。
的确,潘宝山没有阻挠廖望的请示,而且还表现出很关心的样子,说现在不给建楼堂会馆,就别搞什么开工仪式了,闷不吭声地动手就行。
不过潘宝山也没有消极应对,他琢磨着该如何在市政府大楼建设施工招标一事上做做文章,把焦华不动声色地嵌入望东区,以便寻机接近廖望,哪怕不能直接接触也行,只要能进入他的阵营,日后要是下某些套的时候,可能会方便一些。
第七百零一章 项目全包
潘宝山找鱿鱼迅速实施计划,安排焦华主动找丁方才,跟他以合作的方式,涉足位于望东区的市政府大楼工程建设,哪怕承揽一个小项目也行,先沾上边再说。
这一下焦华又来了劲,他忙不迭地找到了丁方才。现在丁方才对焦华的戒备心特别强,几乎就不愿意跟他谈什么。
“怎么,见到我有心理阴影啊。”焦华脸皮厚,硬是贴上去嬉皮笑脸地说道:“你放心,我只是求财而已。”
“又求财?”丁方才几乎要恼怒了,“焦华,你不要把事情做过分!”
“我还没说什么事呢,你就怎么知道过分?”焦华一声哼,“现在我们松阳来了新市长,有了新气象,我是觉得有我们发财的机会了,所以才来找你。”
“什么机会?”丁方才不情不愿地看了焦华一眼,“别寻思着又把狠宰一刀,现在我都成瘦皮猴,再挨刀恐怕就要死过去了!”
“严重,严重,你说得太严重了。”焦华道,“我做事也是有底线的,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