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第2/5页)
例银子只有可怜的2两,贾芸不由感叹:自己还真的变成小富翁了啊!
“东家,三天后咱们进宫的事情,您可有什么要嘱咐的,宫里的人一旦问起来,咱们还是像以前那样瞒着?”
蔡亮在一边低声的询问,贾芸思忖片刻,点点头说道:
“还是只说莎翁便是了。”
“可万一他们追问起来……”
蔡亮忧虑的皱起眉头,贾芸却笑笑说道:
“不妨事,老先生知道的,历来文人三立,立德立言立功,这其中的‘言’却只在诗文训诂一道,咱们这些说部、花部的旁门小道,不要说外人,就是作者自己又有几个真正看得起过,除了极少的如南洪北孔王实甫汤临川之辈,余者皆少有署其真名,就连《西厢诸宫调》的董解元,也是只知其姓,不知其名的,想来无非是爱惜羽毛身份的意思,那宫里又怎么会穷究其人呢……”
蔡亮闻言,不住点头,想起自己先前若不是困于儿子的疾病无钱医治,也绝不会踏进这梨园的行里,恐怕这时候还是在家中皓首穷经,指望着金榜题名之日了。
出了红楼戏院,贾芸七转八转的竟又回到了当日的曲水街廊上,三间小屋门上早已被牢牢的拉上了一挂大锁,不知是风吹还是哪家顽皮的孩子胡闹,门上的囍字竟被扯下了一半,越发显得有些荒芜寂寥,想着前几日还历历在目的那份温馨,贾芸不由心头一酸,不知道五儿现在却是如何?
慢慢走上两步,贾芸突然发现在屋子右侧的那面白粉墙上,竟是有人题了一首绝句在上:
呖呖莺转诉哀啼,
槐花巷里眼迷离,
却闻斯人黄鹤渺,
空余怅然念盼儿。(注:吴语中“儿”字念“倪”)
下面另有一行小字,却是:姑苏士子金绪访戴不遇,作诗纪之,叹叹。
贾芸不由莞尔,没想到自己的这两出话剧,虽说坊间非议不少,毕竟还是有知音赞赏之人,尤其这个苏州士子金绪居然还探访到了这里,只可惜斯人已去,只能在墙上题下了这么一首诗,虽是少了《世说新语》里“夜舟访戴”的潇洒,这份痴心却也足够令人感动了。
再次回到荣国府里时,贾芸的心情已经渐渐平复,小红和四人一见他回来,双双迎了上去,一个帮着要脱衣服,一个忙着要换鞋子,却都被贾芸制止。只是让四儿倒了一杯清茶,又自己掇了一张小竹凳放在院中,眯着眼睛一边儿喝茶,一边开始考虑起薛家的那些事情。
照着贾芸自己的看法,薛姨妈纯粹是妇人之仁,原著中写的再清楚不过,薛家这些所谓的老人就是借着薛家呆霸王的混不吝脾气,大肆贪墨,中饱私囊,这个张德辉又岂会例外,否则,自己廊上房产之争,他又怎么会心虚退却。只是如何拿到实凭实据,却是难事。毕竟账簿出入都是人为而作,像张这样的老奸巨猾之辈,又岂会露出什么马脚,如今要想帮着薛家翻转过来,却还是只能别走偏锋,在买凶杀人上做文章!
贾芸正在想着,屋里的小红却呀的一声,从里面跑将出来,把手里的一张素白信笺递到贾芸的面前,贾芸疑惑的结果一看,却是从凳子上差点跳了起来。
“闻君入府,栊翠庵槛外人明日奉茶一唔。”
————————————————————————————————
呜呼,无言,谨以此章明志~
( )
第四十七章 栊翠庵中访妙玉
寒冬已过,大观园中春意渐起,红桃绿柳,莺飞鹤唳,坡间观落英缤纷,桥下有流水漱石,应和着满园少女们衣带当风,脂香粉腻,让二进大观园的贾芸一时间颇有目不暇给之感。
虽然已经是宗族中人,贾芸却依旧不能随意的进出园子,此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