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1/5页)
想吃的,而不是你想吃的。
★卖产品是主要目的,但不能直接卖产品本身,而要找到一种让消费者兴奋的产品以外的东西,这个东西必须是对产品特点的高度概括,是产品的精神提炼。
对于营销来说,如何吸引消费者,是个颇费思考的问题,营销从业人员,对于营销技术层面上的东西,基本上都掌握了,但对于策略设计,就很难找到一个新的突破点,也就是很少有人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或者理论体系,中国的许多营销理论,都是舶来品,是从国外进口的。本土的营销理论乏善可陈。
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2004年,周帆应邀到四川经济管理学院演讲,当天上午周帆演讲完毕,许多老板纷纷跑到周帆下榻的客房,有找周帆请教问题的,有请周帆签名的,有想与周帆合影的,更有不少是找周帆谈合作的,请周大师做顾问。其中有一个来自宜宾的宜宾寅吾房地产集团公司老板冉董事长,带着他下面的几个老总一起找到周帆,要求请周大师吃饭。〖插图10〗
饭席上,冉董事长提出邀请周大师去宜宾参观考察兼商谈合作事宜。周帆就问冉董事长:“下午你还要听课呀?” 冉董事长说:“能邀请到您去宜宾,下午的课我不听了。”周帆建议冉董和他的几个总经理还是去听听课,等下课后再一起去宜宾。当天下午是一位来自北大的教授(博导)的演讲。
下午三点多钟的时候,周帆接到冉董的电话:“周大师,我们现在能出发吗?”
“你不听完课再走吗?”
“不听了,听了半天不知道讲了些什么,没有你的演讲精彩。”
在去宜宾的车上,冉董突然问:“周大师,有个问题想请教你。”
“请说!”
“每家企业都在做营销,也似乎人人都在谈营销,可是到底什么是营销?”
周帆回答说:“很简单,营销就是寻找市场、开发市场、满足市场的过程。”
冉董一听,连忙用手拍了拍正在开车的一个总经理的肩膀:“哎,听到吧,营销就是寻找市场、开发市场、满足市场的过程,多简洁易懂。”然后他转过头来看着周帆,“刚才是一位教授演讲,讲的就是营销,他讲了半天,我一直弄不懂什么是营销,所以就不想听了,还不如就在车里与周大师您交谈来得实用。”
对于任何深奥的理论,我们必须用最简洁、最生动、最浅显的语言去概括它。专家学者从事研究,是由复杂回归为简单的过程。现在大多数的理论书籍,在名词解释上往往不能删繁就简,一个名词写了几大页,读者仍然一头雾水,还得读者自己来总结名词的含义。
周帆利用业余时间做研究,并撰写了大量理论专著,深受读者喜爱,原因就是他的理论都是实用性理论,与学院派的理论有着本质的区别,他是从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理论,而不是仅从某些简单的调研、资料分析中得来的。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十、卖捺菜的唏唏声(2)
周帆有个观点:掉了一元钱与用一元钱买东西体现截然不同的价值观。一个人,如果平时他自己不小心掉了一块钱,他会毫不在乎,就一块钱嘛,算什么,一点也不会心疼。但是当他拿着一块钱去买了一包食盐回来,到家打开食盐一看,发现食盐是劣质食盐,这时他就会气不打一处来,大骂商家的无良。
同样是一块钱,反应着不同的价值观。这充分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
说明消费者是非常现实的,哪怕是买一分钱的东西,也希望买得物有所值。从这一现象,营销人应该要有所感悟,营销的着眼点,就是研究消费者,如果满足或者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让消费者在消费中得到他想得到的期望值,这样,营销就成功了。
在确立产品卖点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