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 (第1/3页)

畫外音:

具備雙重身份,腳踏兩隻船,既是太平公主的優勢,但同時也有一定的風險,因為這種狀態不穩定,終非長久之計,太平公主繼承了母親武則天的智慧和性格,又通過耳濡目染,學會了武則天的,政治素養和政治權謀,那麼,面對李武兩家,聰明的太平公主,會傾向於哪一家呢?

蒙曼:

咱們要想知道,太平公主屬於哪一方啊,咱們就得看一看,在這一個時期太平公主都參與什麼政治活動了?太平公主在這個時期,參與的政治活動一共是三件,第一件是在聖歷二年,也就是公元的699年,這一年武則天召集太子李顯,相王李旦還有太平公主,以及她的侄子武三思,另外一個侄子,也是太平公主的丈夫武攸暨,還有一個侄子武攸寧,召集這麼六個人,讓他們一起到明堂來,跪在地上,跪成兩排,對天發誓,發誓的內容是什麼呢?就說這兩家以後永遠和平共處,互幫互扶,誰也不拆誰的台,發完誓之後呢,她還把他們這個誓言,給寫到鐵券之上,就是刻到鐵板上,把這個鐵板珍重地,收藏到了當時的國家最高檔案館史館之中,這是太平公主參與的一件大事,那咱們說,這件事它有意義的地方在哪兒呢?它的意義,也是它最好玩兒的地方,就在於太平公主和他的丈夫武攸暨,雖然是一家人,但是這時候啊,眼看著他們分成了兩個陣營,在武則天心目中,太平公主那是屬於李家這一邊的,而她的丈夫武攸暨是屬於武家這一邊的。雖然他們是一家,但代表的恰恰是兩個陣營,這說明啊,在武則天的心目中,太平公主還算李家人,這是第一件事。

那麼太平公主在這時候參與的第二件事是什麼呢?第二件事是在長安二年,也就是公元702年,這時候太平公主和她的哥哥太子李顯,還有相王李旦,三個人聯合給武則天上表,要求武則天封她最寵愛的張昌宗為王,那這時候呢,其實武則天已經從洛陽遷到長安去了,看起來武則天是想要在長安,把自己的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李顯,可是雖然武則天表現了回歸李唐的態勢,可是二張兄弟在政治上的力量不可小視,如果說他們這兒,惹出什麼麻煩的話,可能導致政治上不穩定因素的增多,因此李顯、李旦,和太平公主三兄妹,這次聯合上表,其目的就是為了討好這個張昌宗,藉助討好張昌宗,再去討好武則天,讓武則天趕快定下接班的事,就別再猶豫了,這件事也是在歷史上,李顯、李旦、太平公主,這李家三兄妹第一次聯合行動,那說明在太平公主自己的心目中,她也應該是跟兩個哥哥站在一起的,她自己也明確了自己的歸屬,太平公主參與的第三件事呢?就沒這麼好玩兒了,也沒這麼輕鬆了,她不是主動參與的,是被動捲入的,是什麼事情呢?是在長安三年,公元的703年,這張昌宗他就狀告當朝宰相,同時也是太子李顯手下的一個官員,叫做魏元忠,說魏元忠和太平公主的情夫,叫做高戩,兩個人在那兒一塊兒議論,說皇帝已經老了,我們不如侍奉太子長久一點,什麼意思呢?當時的皇帝還是武則天,說武則天老了,這時候呢,我們不如跟著太子做打算,以後前途更光明一些,這事兒呢,看起來矛頭是指向了魏元忠和高戩兩個人,可是誰心裡都明白,他們背後指責的對象是太子李顯和太平公主,張昌宗這麼一告狀,等於就跟武則天明示了,你的兒子李顯和女兒太平公主,這兩個人想要聯合反對你,那這事兒說明什麼問題呢?這事說明啊,在政敵的心目中,太平公主也是被算成李家人的,她這個身份非常明確,那咱們把這三件事結合在一起看,就能得出結論了,雖然說太平公主第二次婚姻嫁給了武家,雖然她從第一次到第二次婚姻的轉折,是以脫離李家,融入武家為旨歸的,但是在關鍵時刻,她還是被各方力量,視作是李家的女兒,而不是武家的媳婦,這其實呢,有唐朝的這個時代背景的因素,因為在唐朝啊,女兒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