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2/4页)

以才被观众视为模糊。

模糊思维并不是淡化故事性,而是将不合常理但现实中又的确存在的故事经过艺术的加工变成一部影片,这种影片无论它是否打着艺术的旗帜,都同样会引起人们的思考。当然,拍摄电影的目的并不完全是为了要引起观众思考,那未免有些太累了,但一部好的电影必定会有一个主题,也许是清晰的,也许是模糊的,但它一定存在,那么受众也一定会被影片所触动,所以他们的思考也是自然的。而模糊的影片则会给予观众更为广阔的思索空间。

前面说过,模糊思维下的影片会使观众自然地产生思考,那么他们为什么会思考这部影片呢?对于任何人来说,没有见过听说过的事情往往就会引起他们的思考,这是每一个具有观影经历不由自主的条件反射,最起码来说,出的影院的观众一定会对影片产生一个非常模糊的印象,即这部影片是好是坏,虽然好与坏的原因不一定说得出来,但那毕竟是对影片的

由于现实生活的原因,人们对每一个电影情节的发展趋势都会有一种预测。这个问题就牵扯到关于现实性与现今性的区别。现实性往往来自于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把握,于是它往往是直白的,没有什么突兀可言,而观众的预测也经常来自于现实性。但现实性对于一部影片来说则是最大的弊端。上面已经讲过,观众要的是没有想到的发展,而现实性虽然可以证明观众的智力,但久而久之,这样只能使他们丧失观影时的兴趣。所以,编剧在模糊思维的指引下对情节的安排是一种现今性,即仅从故事而言,发展到这个情节,没有人会想到下面情节的走向。这样的编剧就是最明确地告诉观众,现在你正在看一个从来没有发生过的新的故事,从中你可以得到前所未有的体验,可以试想,这样的宣言远比广告更能提起观影者的兴趣。所以现今性是故事情节安排的必然手段,只有这样才有创新。

与现今性相辅相成的还有一种方法名叫围棋思维。我们知道在下围棋时,除了全力争夺某个地盘以外,对手是很难知道你会在什么地方落子。我们将那所谓的对手比作观众,这样就很清楚地明白为什么要具有围棋思维,因为我们要的是一个面,而不是如跳棋一样的线性思维。当然,这种思维下的影片极为可能造成剧情下的散漫与拖沓,但其中也不乏有好的例子,如《离奇命案》中那个女警察的戏份。

综上所述,无论是围棋思维还是现实性与现今性的问题,都是为模糊思维所服务的,而模糊思维的关键是超出观众的观影经历,对于现代的影片来说,这一点很重要,毕竟我们都是想让观众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的体验,借助于高科技手段虽然是方法之一,但它毕竟少了许多的社会色彩,而对于剧情的把握则是影片的最重要的东西。再回到关于DV的话题上来,与模糊思维极为相似,这里面存在着道上的相同之处。

韩兮

2001年于小西天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宁浩现象:终于开窍了

对宁浩的初次记忆是在电影学院学习的时候,那时候的大学生电影节上有个短片参赛的项目,在那一届上,宁浩得了头奖,作品就是《星期四,星期三》。关于这部作品的记忆并没有太多,感觉就属于大凡导演都要拍的那种《童年往事》之类的作品,不过其中一个转场镜头在当时很受议论,就是书包飞起的镜头,有人说那是仿了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虽然很过瘾,但还是少了些原创的精神。大学生电影节,书包飞起的转场,这就是当时对宁浩的所有印象,然后这个人便消失在我的记忆中了。

五年过去了,他以一部小成本的娱乐片再度出现在我的视线中,这多少令我有些惊讶。

五年前,笔者也抱着学院派的思想看待中国电影,那时对宁浩除了羡慕得奖以外似乎没有任何想法了,三年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