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 (第4/5页)

可望不可及的。

很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背景,下面的话抄自豆瓣:

本片的幕后阵容里,值得放在首位特别介绍的当属小说的原作者汤姆•克兰西(Tom Clancy)。如果对这个名字还感觉有点陌生的话,提起由他的小说改编而成的几部电影,恐怕对影迷来说就如雷贯耳了——《猎杀红色十月》、《爱国者游戏》及《燃眉追击》,三部电影同一个主角,不同的题材,却同样的创造了过亿的票房佳绩,他本人也赢得了军事小说大师的美誉,和同一时代专写惊悚恐怖小说的斯蒂芬•金,专写犯罪及法律的约翰•格里森姆,以及医学出身、创作了《侏罗纪公园》的迈克尔•克里顿齐名天下。这次汤姆•克兰西本人首次为影片担任监制,并找来他的头号书迷本•阿弗莱克担当新一代的杰克•雷恩。

克兰西的另外三部作品本人也看过了,风格几乎一样,这似乎只能说明美国人的危机意识还是很严重的,未雨绸缪,看来活在一个大国里的确很不容易。

由此而想到美国人的题材,种族,恐怖袭击,大国对抗,还有诸如*,青少年问题等等,几乎是整个世界的缩影,所以在美国看什么类型的影片都不会令人感到奇怪的。

闲话少说吧,看看本片,尤其是巴尔的摩被核炸弹轰上天之后,美俄两国剑拔弩张,俨然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了,而且都NB轰轰地叫嚣着用核武器。

影片的情节发展到这里才开始真正触动了我,虽然前面有一些铺垫,这个情节的到来是情理之中的,但不可否认,着实还是令人感到了一丝的恐惧,估计若是真实的,连恐惧的滋味都顾不得了,只等着死亡的来临,或在死亡前当一把疯狂的歹徒。

这让我想起了库布里克的《奇爱博士》,一个人的举动带来了整个世界的毁灭,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一个人的力量倒底有多大?

悉达多,耶稣和穆哈默德已经向我们展示了,虽然他们可以影响到许许多多的人,可以影响着上千年的人类思维,但他们却没有能力杀死全世界的人。

思想绝不可能毁灭世界,思想的最高境界可能就是一种争论然后信奉,但无法达到统一。可是武器却不一样了,它省却了争论的环节,于是它成为世界的主宰。

历史上没有一个人能够真正的带来整个世界的毁灭,但现在则不同,一个人,当他拥有了核武器,毁灭世界这件事便变得简单了。

所以看来本片的思维与《奇爱博士》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在故事上,在风格上有着明显的不同。

如果我们把《奇爱博士》当作试验片,把《恐惧的总和》定义为商业片的话,恐怕就有种暗示在里面了,那就是试验片(或起名高雅点叫艺术片)是为了以后商业片服务的,毕竟据说《恐惧的总和》的票房也是相当不错的。当然,这只是观众的看法,至于那些导演们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

最后想起了好象是洪晃的话,《无极》是一部试验片,很对!笑!

韩兮

2006…9…26于通州

《死亡笔记》:黑暗风格的杰出之作

作为一个中国人,看了这样一部影片说实话,第一个反映就是嫉忌,为什么国内就产生不了这样的一部电影呢?阴暗恐怖的气息是如此浓烈,两位天才少年的斗智又是如此的令人透不过气来,还有对法律与道德之间的暖昧关系反映的得是那么深刻,再佐以其故事的奇妙编排,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都是一部值得典藏起来的电影。

影片分为上下两个部分,由于没有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