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部分 (第3/4页)
宝光映照得如梦如幻,美丽不可方物之外,又多了几分出尘之意。
“这颗珠子,名为鲛珠。一说鲛珠,大家可能不明白是什么。我先说一词,大家应该都听过……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这是宋代著名诗人6游的钗头凤,据说是送与其妻唐婉的词。两个人有一段婚姻,更有一段哀婉动人的故事,不过,最后却劳燕分飞各西东了……唐婉也有一应和之作……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
澹台梦语想到了唐琬和6游的爱情悲剧,不由得有几分感叹和遗憾。稍稍一顿之后,轻声说道:“说道这里,话题就有些扯远了。大家可能注意到,在6游的那阙钗头凤里,有泪痕红浥鲛绡透一句,其中鲛绡,就和这鲛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什么关联呢,其实很简单,鲛绡乃是传说中鲛人的鳍翅,而鲛珠,则是鲛人腹中之宝珠,就像传说中各种神物的丹珠一般!”
在座的人有的知道什么是鲛人,但是大多数人都没有那么博学,听得迷迷瞪瞪,甚至是那个鲛字都不晓得。更别说传说和出处了。
澹台梦语又开始旁征博引侃侃而谈,说起了鲛人之说。
“传说中的“鲛人”神秘而美丽,他们生产的鲛绡,入水不湿,他们哭泣的时候,眼泪会化为珍珠。鲛人不仅是个传说,他们很可能是生活在南海外岛屿上的居民,与中国有贸易往来,而且一位“鲛人国王”还客死山东,并在中国留下了后裔。
唐李商隐锦瑟诗:“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千百年来让无数人倾倒。倘问此诗之义,最让人佩服的是梁启的说法:“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也就是说这种诗是“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的诗家之景,是只可以想象不可以当真的诗家虚文。读者只需品味诗美就是,不必非要问诗美的材质。
虽然诗家虚辞“于理则无,于情则有”,但这两句费解的诗,却并非虚作张致,而是事出有典,利用典故作喻。西人把这种通过复杂的典故组合构成喻体的修辞法叫“形上比喻”。如同猜谜,解诗者需要对典故的各种隐藏意义都非常熟悉才可能解开谜底。“不屈不挠的博学”是读书人的顽疾。让人感兴趣的,是这诗上联中,沧海月明珠有泪三个意象,联系着传说中的“鲛人”。
中国很早就有鲛人的传说。魏晋时代,有关鲛人的记述渐多渐细。在曹植左思张华的诗文中都提到过鲛人。传说中的鲛人过着神秘的生活。干宝搜神记载:“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虽然不断有学者做出鲛人为海洋动物或者人鱼之类的考证,我个人还是认为他们是在海洋中生活的人类,其生活习性对大6人而言很陌生,为他们增添了神秘色彩。
鲛人的两种物产,世人视为珍宝。其一是鲛绡,任昉述异记载:“南海出鲛绡纱,泉室潜织,一名龙纱,其价百金,以为服,入水不濡。”其二是一个令人感觉心疼的叙述,说鲛人的眼泪能变成珍珠。杜甫客至诗讲到有朋友带给他一颗泉客珠,结果“缄之箧笥久”,“开视化为血”。珍珠是鲛人的血泪所化,但鲛人似乎把友情看得比珍珠要贵重。太平御览?珍宝部二?珠下引张华博物志:“鲛人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绡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予主人。”为表示小小的感谢,鲛人一下就送了一盘珍珠。所以有人谓鲛人不贵珠,因为眼泪不值钱吧。但如果从鲛人们的家乡盛产珍珠而不以为贵来说,更为合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