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 (第2/4页)
……
大华帝国一统中原近三百年,称雄华夏大陆也就近五十年的事情。帝都物华天宝。人民生活富足。太平了几百年的日子过得既实在又安逸。然而,距皇城千里之外的边境常常动乱,邻邦进犯也时有为之。边陲人民民不聊生,百姓不堪其苦。时局看似稳当,实则暗藏凶险。适逢五百年一遇青菊花开,开通了下界至人间的捷径。上界、凡界、下界边缘混沌;神佛、人类、妖魔介定模糊。以此为基,各自为营。上演了一出出传奇,诠释了一则则神话。
凡界 滨城
滨城位于华夏大陆东南部,原为飞鸟栖息之地。后有越人常留其间,刀耕火种,渔猎为生,才让滨城渐渐发展起来。绵延至今,俨然一个开放港口城市。人民安居乐业,忙时乘风出海,闲时踏浪而歌。内有群峰拱护,雄踞东南要隘;外有碧海回环。扼守八荒门厅。城在海上,海在城中,以城饰海,以海扩城。海因城而妖媚,城因海而辽阔。晴时碧空万里,海天一色;雨时岩藏树隐,烟雾迷茫。白豚游嬉其间,鸥鹭低翔其上。世人皆道此乃天然良港矣,遂有海滨明珠之美尝。
这年冬天,尽管各地冰雪不断,冷风肆虐,却还是在这海滨小城响起了隐隐的雷声。于是,连夜连夜的小雨,就降了下来。冬日的滨城,应是暖阳高悬,却不料这雨竟绵绵下了数日,难免有些拖沓慵懒之感,不若往常的干脆。行人伶仃,面上都透着股困顿,恍不似往日的明媚神采。
这样的日子,最是好眠;这样的日子,最易失眠。仿佛六识去了其五,只余耳矣。伏案惟有这雨声,伏榻惟有这雨声,一吐一纳也惟有这雨声。这自然清净的声音,温煦得助人入梦,生动得让人清醒。这天地间的耳语,荡清了所有的声响,成为了唯一的仙乐。
冬日的滨城虽不至冻人,但在这冷冷的雨夜,也仅有些许晚归或赶路的人匆匆前行。淅淅沥沥的雨声中,间有清脆的马蹄声及车轱辘的呀呀声。
一辆样式普通的马车里,正在将雨声、马蹄声、车轱辘声声声入耳的年轻男子有些期待。三年未归,不知家中一切如常否?父母身体康健否?家中幼弟妹都长高了否?自己这三年也打下了些基础,母亲也该欣慰了。就这样从繁荣的长安一路想到了清巧的滨城。本该在上座小镇里休息一晚,明日再进城的。但昨夜就近在咫尺的他归心似箭,不禁快马加鞭的赶了一夜一日的时光,终于在城门关闭前回到了滨城——他的故乡。
赶车的汉子遥遥望见在雨夜中的府邸,那摇曳的灯光映出朦胧的“徐”字。早已疲惫的他振奋了精神,那马儿似也明白主人的想法,加紧几步奔到府前。马车中的男子打起车帘,看着阔别三年的家园。桔黄的灯火虽摇曳而微弱,却是让他触目便觉温暖。
冷雨夜中的徐府并不安静。年关将至,各房要打扫,各种物事要清点,要备齐过年打点及自用的各式各样所需……把个上上下下忙得一塌糊涂。这连日的雨水将府中各处侵得潮湿,连二夫人最喜的玉颜花都淹了两株。幸而二夫人徐方氏性情温柔,并未多加责怪,只是有些惋惜罢了。毕竟那两株花是老爷所赠,名贵非常不说,单是心意,就抵过珠玉千百。是如此,管家徐清严厉斥责了锄花的徐平,边着人重新购置,并扣其月俸,直至能与花相抵,补上那两株的缺。
门房的徐素原是徐清的独子,自小跟随徐清为人处事,耳濡目染,十分精明能干。徐清将他放置在门房处,也是让其从徐府待人接物的第一道关口学起。才二十五岁,已接触经历了大小事物各色人等六年余,虽不及其父老辣,能在片刻间窥破来者的意图,却也渐渐摸索出门道,将这徐府第一关把得洽到好处。
这才吩咐小厮关了大门,听见似有马嘶声,好似有马车停在府前。徐素凝眉一想,不定是大少爷的那些海上朋友们。这徐家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