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2/3页)
�淙辉���⒉⒉恢厥踊婊��踔疗缡雍喝恕⑽娜恕⒛先耍�����遥�乇鹗巧剿��颐侨慈匀患�迮噬狭绥怖銎嫣氐囊帐醺叻濉�
“赵氏王孙嗟宋亡,笔情墨趣寄惆怅。文人书画开风气,从此吴兴名更扬。”作为南宋遗逸而出仕元朝,一代巨匠赵孟钊倩�焕龅囊簧��挡刈拍岩匝诟堑拿�芎娃限危�某�淮�杂诶习傩湛赡芪匏�剑�杂谒�词巧�胨赖目佳椋�彼�≡窳恕吧�钡氖焙颍�簿褪�チ宋娜嗣枪叱K�档摹敖凇保�悦项“失节”,自然遭遇到后世不少人“薄其人遂薄其书画”的结局。历史上寡妇要保“节”,至少不能改嫁,文人要保“节”,绝对不能换主,这事似乎有其“合理性”,又似乎有其“荒谬性”,笔者不敢妄下结论。那么,另一个问题是,“失节的罪人”这种心理对于赵孟畹囊帐醮醋鳎�降灼鸬搅耸裁醋饔媚兀�收叩故窍M�庵滞纯嗥鸬降氖且帐醮醋鞯募し⒆饔茫�蛐恚�悦项真的曾经在这艺术的激发中,陶醉过自己,麻醉过自己。
后记:热爱国画 人生如画
“中国画”到底是什么,思想起来头绪众多,越写越感觉难以一言定论。但真正好的东西,是值得我们花些时间仔细咂摸的。面对中国画的堂皇历史、花样世界,倘若只谈专业理论,着实会让很多“门外汉”望而却步,而只是简单地就画论画,又很难让人深刻理解和尽情享用中国画追求神似、注重意境、不拘时空限制、强调抒情寓意的美妙滋味儿。看起来,了解中国画,实在又是一项系统工程,但也不是无从下手,笔者的体会是,或许首先要通过了解文房四宝入门,中国画的特质跟中国独特的毛笔、宣纸、墨密不可分,甚至还包括天下最普通的“水”。当然,最为关键的窍门,还是要了解中国文化。文化的题目也很大,倒是可以选择通过熟悉诗书画印、通过了解中国哲学、中国文学,来求得触类旁通并深入中国画之堂奥。
至于本书,它既像画史记,又似画评录,更有些画家列传的意思,准确地讲,它是一部描述国画经典的文化散文。经典者,典范也,文化者,精神财富也。笔者在漫长悠远的画史烟云中寻古访幽、查典搜故,那些经典人物、经典事迹、经典作品,将以其永难消逝的无穷魅力,再次在我们的视线里清晰如昨——而中国画史数千年的堂皇大概,亦正因了它们的渐次清晰而隐约成型。毋庸置疑,峥嵘浩瀚的国画文化,将引诱我们进入一场不愿醒来的千秋大梦,显然,笔者的奢望,在于邀请读者诸君一道神游“太虚幻境”,闻其声响、嗅其芬芳、采其花朵、撷其果实,共同完成这一光荣美妙的艺术桃源之旅。
本书得以成稿并出版,似乎是一种意外收获。因为笔者既不是画家,也不是国画研究专家或者美术评论家,除了对美术“天然的喜爱”,关注和参详国画史,则是近几年才有的事。2008年,在北京海淀一家小书店里,笔者购得一部《八大山人传记》,书中所述关于清初大画家八大山人名字隐含的各种寓意,引起了笔者的浓厚兴趣。兴趣浓厚的结果,是发现了别人没有发现、或者发现了没写出来的关于八大山人名字的其他“秘密”,于是笔者按捺不住,写了篇小文《八大山人的秘密》发在网上,受到了不少网友的捧场和支持。
了解了八大山人,反而让笔者产生了更大的不满足感,于是,经常跟八大山人被牵扯在一起的画家石涛、髡残、弘仁(四人在画史上被合称为“清初四僧”),又被我惦记上了。购买书籍,查阅资料,读书看画做笔记,突然成了笔者一段时间的主打乐趣。正所谓,乐趣是人生最大动力,由此发端,逐渐由影影绰绰到依次清晰的国画史上那些人儿、那些画儿、那些事儿,越来越强烈地吸引着笔者,而每一个新的了解,每一步新的收获,每一点感悟的体会,又会让笔者忍不住要写上一段,不知不觉三两年,竟然积累成了一个小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