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2/5页)
每年9月17日,烈士牺牲这一天,当地军民都要在庙里举行纪念活动;八一建军节、清明节等节日,当地离退休干部、青少年学生也不忘前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当地驻军在每年新兵入伍和老兵退伍时,也会到这里缅怀先烈。
人民有情!(2)
“解放军庙”从一个“不伦不类”的奇怪小庙,渐渐成了一方百姓崇敬的所在。曾恨用她的虔诚造就了一个传奇。
日复一日,潮起潮落,往事如烟。有些记忆或许已淡忘,真情却永久存在。矗立在西沙湾的“解放军庙”,伴着轻轻的涛声向人们倾诉着一段不泯的恩情,一段半个多世纪的感恩心路。
人民有情,烈士应有知。
北平1949:危城抉择(1)
李砚洪
58年前的今天,北平城外的人民解放军正在做着入城前的最后准备。
1949年1月31日中午12时30分,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的先头部队,列着整齐的队伍,意气风发地开进西直门。北平市民自发地涌上街头,欢呼雀跃迎接解放。而此前的1月22日,守城的傅作义部队已经陆续出城接受改编。
从1948年12月14日我人民解放军完成对北平的包围,到1949年1月22日和平解放协议公布,和平解决北平问题,让千年古都免遭战火损毁,让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以保障,一直是人民解放军努力的方向。而危城之内,很多人也面临他们人生中的抉择。
徐永昌问傅作义:“听说你去那边接头了?”
1948年底,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百万雄师已将北平围成了一个铁桶。
守城最高指挥官、国民党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的动向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
他面临着一生也许是最难做出的抉择:拼死一战,无异以卵击石,而且北平这座千年古都、文化名城也将毁于战火,他将成为民族的千古罪人;和平交城,有损他作为“守城名将”的“名节”,而且与蒋介石政权决裂,这个决心并不好下……
围城之内,傅作义的抉择无疑对历史有着关键的影响。
1948年12月15日中午,蒋介石派遣的前军令部长、傅的老友徐永昌从南京飞抵北平。傅作义设宴款待,惯例的寒暄之后,徐永昌直入正题:“听说你去那边接头了?”
傅作义立刻正色道:“傅某作为党国大员,我怎么能不效忠党国呢?”
徐永昌向他转达了蒋介石的意思:为了和###持久作战,希望平津的国军分三路南撤。
“恐怕晚了吧?###已经团团围住,怎么能冲得出去呢?南撤只能加快被歼的命运。”傅作义的一句话就把他顶了回去。傅作义的婉言谢绝让徐永昌无话可说,只能回南京复命。
12月23日,蒋介石次子蒋纬国带着老头子的亲笔信飞到北平,并以“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等甜言蜜语迷惑傅作义。但是傅作义郑重地说:“我半生戎马,生死早已置之度外,只要对国家民族有利,对人民有利,个人得失何足道哉!”
无计可施的蒋介石使出最后一招,发电报要求傅作义用一周时间把中央军嫡系13军少校以上的军官和武器运到南京。
对于北平解放的问题,当时中共华北局城市工作部的指示是:首先是把立足点放在武装夺取上,但也尽力争取傅作义起义。
为了便于对傅作义做工作,傅的同乡好友、大学教授、中共地下党员杜任之结识了傅的高参刘厚同老先生。刘是傅作义的老师,是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前辈。傅、刘的关系很深。当年傅作义单枪匹马在奉军撤退时能够出任天津警备司令,蒋阎战争阎锡山逃走到大连后傅作义能够出任绥远省主席,后来傅作义脱离阎锡山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