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2/5页)

名法国商企要员4月初访华的消息也被公布。

伦敦G20峰会主会场ExCel——伦敦会展中心

霍尔斯拉格认为,和外界的关注和期待可能存在差异,中法关系不可能在伦敦G20峰会上占据重要位置。但是霍尔斯拉格亦对中法关系以及拉法兰的即将访华作了一番分析,毕竟从近期来看,中法关系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左右中欧关系摇摆方向的中心因素。在他看来,拉法兰此次访华和往常一样,只是作出某种个人姿态,因为他的访华并未得到法国政府的官方支持,如果说要借高层访问来拉动中法关系的话,来华访问的起码应是法国外长库什内本人。

2、东道主破釜沉舟(4)

霍尔斯拉格列举了曾因会见*而造成中德关系停顿的德国总理默克尔最后与中国捐弃前嫌的例子。他认为法国方面无法任由这种不健康的关系长期发展下去,中国方面也最终会向法国表现出仁慈的一面。但霍尔斯拉格也冷静分析道:“中法之间虽然迟早要进行挽救颜面的外交努力,但中国决策者现在也面临从外交战略的理智考虑和照顾中国普通大众的民意期待这两方面的平衡抉择,因为从现在中国的普遍民意来看,不会过早地宽容法国。”

霍尔斯拉格自然谈到了中法关系所呈现出的民族主义情绪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塑造问题。在他看来,中国现在的民族主义不同于反对外来侵略者时的那种形态,而逐渐转化为了民众对中国潜在实力的认定上。

“中国应该继续努力维持负责任的形象,继续使外界认为中国可以充当团结国际社会的引领者的角色。”霍尔斯拉格说,“中国目前还是应该关注于其长远的国家利益考虑,那便是维护国家稳定,并且要努力使国际社会的主要行动者达成共识,这对于中国而言非常关键,诉诸过于自信的外交政策对中国而言具有反作用。”

研究中欧关系多年,和布鲁塞尔幕僚关系甚密,同时与中国智囊界保持频繁接触的霍尔斯拉格道出了他对中欧关系的基本总结。

他认为,从布什在白宫接见*和萨科齐在波兰会见*于中国政界和民众中激起的波澜相差甚大可以看出,中美之间由于在经济、安全和外交事务方面有着更紧密的相互关系而更像是对战略伙伴,而中欧之间还远未形成口头上所宣称的“战略伙伴关系”的程度。

霍尔斯拉格坦率地指出,单纯指望中欧双方的高层接触来拉升双边关系“战略性”是行不通的,因为中欧之间的对话范围目前确实已经覆盖了所有应该覆盖的领域,包括经济、政治等方面。相对于美国,中国更容易对欧盟“动怒”仅是由于中美关系、中欧关系发展程度不一所致。

霍尔斯拉格客观地对由27个成员国构成的欧盟作了形象地描述。他认为欧盟还只是个“外交婴儿”,他以其在欧盟委员会提供政策咨询的实际经验为例,说明了欧盟达成共同外交政策立场的空前难度。他描述道,一项政策的制定,会同时在其面前呈现27种不同的政策角度,相关方往往经过胶着争辩也未得其果。霍尔斯拉格认为相比而言,中国外交显得比欧盟更加具有一致性、也更加细密(moresophisticated)。

“中欧之间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更多地将实质内容注入到双边关系之中,并且要不仅在经济层面,还要在政治层面更多地追求以结果为导向的(more resultoriented)双边关系发展模式,这对欧盟而言将越来越重要。如果欧盟方面一味地考虑从中国方面能索取什么,以及怎么索取,将无助于双边关系的进展。中欧之间可以一个峰会接着一个峰会地开,但是只要欧盟内部各成员国之间是分裂的,就只会延沓中欧关系改进的过程而无益于中欧关系的进展(only making process rather than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