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吐谷浑变故 (第1/2页)

李靖与崔俊的关系虽说没有秦琼与程咬金这两人来得亲密,但是却也不差。崔俊对于李靖这位军神的仰慕多过他人。 李靖来庄子的意图他早就猜得七七八八,无非就是想知道些关于突厥与高句丽之间的情况。 崔俊对此无需隐瞒,便将双方的情况为李靖作了说明。其后还分析了当下两军的实力对比。 李靖听崔俊的分析,倒是分析得头头有道。但李靖最关心的却是崔俊的下一步动作,到底是准备帮着突厥打高句丽,还是帮着高句丽消耗突厥。 但是崔俊给李靖的答案便是:“两不相帮。” 李靖对此有些错愕,言说若是其中一家占了上风,其后必定会因此做大,对大唐来说,这便是隐患。 崔俊却是不以为意道:“此战高句丽会惨胜,但是却拿不下突厥的土地。” 李靖皱眉要崔俊解释,崔俊便说:“突厥远征,只能从西北向东南攻击高句丽。高句丽所处之北地多是崇山峻岭,易守难攻。加之渊盖苏文精通军事,定会在各个要道布置关隘,以守为攻消耗突厥的实力。待到大雪封山之时,便是突厥败退之时。” “若是突厥猛攻,占了他们几座城关呢?那又当如何?”李靖在心里盘算着一种对突厥有利的局面。 “无法补给,占城便是送死。”崔俊不以为意。 “若是你来打这一仗,可能胜之?”李靖又问。 “能。”崔俊道:“联合契丹,可徐徐图之。” “契丹?”李靖不由深思。 良久之后又问:“可有速胜之法?” “走海路,直取其腰腹之地,攻其不备、占其粮地、断其南北,引新罗同取高句丽。” “果然妙计。”李靖对崔俊拱拱手,满意离去。 李世民在听完李靖的回禀之后,心思便有些活络起来,想着是不是可以干一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手段。 但是李靖却是劝阻道:“西北未定,不可再起东北之刀兵。” 李世民见李靖也如此说话,便不再提及此事。 突厥与高句丽的战争爆发得很快,在突厥三十万大军的横扫之下,不少刚刚加固的关隘便在短时间内被破除,突厥大军直逼高句丽北方的几座城池。 此时的高句丽举国震动,更有些前朝羽翼蠢蠢欲动,意图借着突厥人的侵略顺势干掉渊盖苏文。 如此一来,多方制约之下,渊盖苏文的决策并不能顺利传达与执行。所有前线军队全部龟缩进城池固守,不敢出战。 而后续的援军则是行动迟缓如龟速,一里地走上整整一天的不在少数。 渊盖苏文知道这么下去,高句丽必败,于是命令自己的得力下属直接将后方靠近新罗的城防军等全部征集赶往前线,而他自己则是带领京城卫队,亲自去前线坐镇。并言明,若是有哪一支军队被他追上,立刻问罪主将。 如此情形之下,高句丽的援军才开始玩命赶赴前线。 但是,此时的突厥已经攻下三城,正分兵袭击周围的几座城池。而这一做法却是造成了突厥的败局。 突厥的进攻太过顺利,除了城池关隘还有些像样的抵抗,其余便是如入无人之境。高句丽的村庄在突厥的铁蹄之下支离破碎,百姓死伤被虏者不计其数。 刻在突厥骨子里的性子便是劫掠,不管到哪里就是一个字:抢。 军队开始不受控制地在周围劫掠村庄,让突厥的首领很是无奈。 部落联盟和制度下的突厥,缺乏的就是统一性以及纪律。没有统一之前的北方民族就是一盘散沙,只有等到忽必烈的出现,等到他将北方各部族真正统一之后,那可怕的铁蹄才会真正将整个世界践踏在足下。只是,这一天离现在还很遥远。 眼看着各部族联军都不怎么听话,突厥的统帅便下令分兵,各自攻打附近的城池与村落。 如此一来,不但分散了突厥主力,也让各自为战的部族们的战力急剧下降。每一座高句丽的城池变得如磐石一般难以撼动,完全没了开始时的摧枯拉朽之势。 等到高句丽的援军到达前线,几番作战之下,突厥不得不后撤到占领的城市之中休整,以备再战。 而渊盖苏文也不是白痴,一见突厥躲进城中,立刻下令包围城市,以砖石树木泥土修建围城之战墙,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