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 (第4/5页)

剑兰的近视眼让她做起毛线活来因为眼不明而手不快,影响了加分,她心急如焚。队长看出来了,改让她做打扫卫生的工作。她说:"如果做这工作我还出错的话,我就没脸见队长了。"

女子监狱女犯实录

进入监狱区,已是中午11点。凭着特别证件走过两道大铁门,又走了1oo米长的水泥路,女监楼就在眼前:半新半旧的三层楼,看上去和别的楼没有什么区别,但在风中抖动着的写有"新生"字样的横幅告诉我们这里是一个非常之地。周围除了在盖生产车间的工人外,没有人走动,静静的。

推开有点褪色的绿色大门,眼前的楼道里堆放着还没有运走的犯人们加工的信封、一捆一捆,一直堆放到二楼。走上三楼,楼梯口就是值班亭。人坐在里边值班,女狱警们称为"坐筒"。楼梯左边是女狱警们的办公室、宿舍、监控室以及电视房;右边就是犯人的宿舍了,两道铁栅门被大锁严严锁着。

女监里29o多名北京籍女犯,按案情分成三个分监区。记者采访的三分监区设在三楼,关押的是暴力型犯人,她们中5o%左右犯的是杀人罪。三分监区又分8个班,每班十五六人。她们中有文盲,也有研究生;有个体、农民、无业人员,也有国家干部;家住海淀、朝阳城乡结合区的居多;年龄最大的是69岁;最小的是18岁;女犯们更多的是因为情、因为家庭、因为**而走进监狱的。她们中的大部分人还能找回良知,但有一小部分人却不懂什么是善、什么是真、什么是美,比如伤害"丢丢"的王梅;比如因一点小矛盾就用煮熟的油向邻居家小孩泼过去的崔秀秀;比如从"住监狱世家"走出来的王英……尽管对她们管教困难,但女狱警们一直坚持不放弃,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人心是肉长的,也许她们本人还没有什么反应,但她们周围的犯人却有了切身的感受。

记者走进了女犯的宿舍区。身着灰色旧囚服和蓝色新囚服的她们正忙碌着:有的在赶毛线活,有的在穿珠子。每个宿舍12平方米左右,单看卫生,会让人以为走进了军营,宿舍乾净明亮,被子叠放整齐。楼层并不嘈杂。室外面墙而立的女犯在记者经过时,有的偷偷回转身打量记者一行人。看来,她们还有着对墙外生活的关注。

………【狱警日记(连载)(125)】………

进入监狱区,已是中午11点。凭着特别证件走过两道大铁门,又走了1oo米长的水泥路,女监楼就在眼前:半新半旧的三层楼,看上去和别的楼没有什么区别,但在风中抖动着的写有"新生"字样的横幅告诉我们这里是一个非常之地。周围除了在盖生产车间的工人外,没有人走动,静静的。

推开有点褪色的绿色大门,眼前的楼道里堆放着还没有运走的犯人们加工的信封、一捆一捆,一直堆放到二楼。走上三楼,楼梯口就是值班亭。人坐在里边值班,女狱警们称为"坐筒"。楼梯左边是女狱警们的办公室、宿舍、监控室以及电视房;右边就是犯人的宿舍了,两道铁栅门被大锁严严锁着。

女监里29o多名北京籍女犯,按案情分成三个分监区。记者采访的三分监区设在三楼,关押的是暴力型犯人,她们中5o%左右犯的是杀人罪。三分监区又分8个班,每班十五六人。她们中有文盲,也有研究生;有个体、农民、无业人员,也有国家干部;家住海淀、朝阳城乡结合区的居多;年龄最大的是69岁;最小的是18岁;女犯们更多的是因为情、因为家庭、因为**而走进监狱的。她们中的大部分人还能找回良知,但有一小部分人却不懂什么是善、什么是真、什么是美,比如伤害"丢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