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部分 (第4/4页)

队都能得到的。陆军中能打的部队很多,但袖章上能有猛虎标志的却只有10个师,分别是第1装甲师、第2装甲师、第3机步师、第11摩托化步兵师、第22摩托化步兵师、第27步兵师、第101、102、103和104中央警卫师。大家熟悉的几个不说了,就说11、22和27师,三支部队都是参加过青岛绞肉机战,远赴法国后又在瑞尼韦尔战役中,顶着德军炮火强行突破齐格菲防线、为阻击德军合围在扎巴尔山高地上和德军六个精锐师血战打出来的老部队。

所以当初孙传芳才说楚南没亏待卓凡,就是因为第3机步师是虎啸师这个原因。现在第23和37装甲师被列入虎啸师行列,不仅证明了部队的能力,也说明库尔加森坦克大会战是具有转折性质的一场会战。

波兰第一装甲师被授予雄鹰师,哈萨克独立第三骑兵师被授予腾格里师也是同样道理。

虽然袖章不可能立即发下来,但兴奋地将士还是立刻在自己的坦克上画上猛虎图案,连已经是猛虎师荣誉的第3机步师,也在坦克侧面画上一个大大地虎头。

这是荣誉。

三个装甲师、一个机步师和一个骑兵师。卓凡已经不甘心当箭头那么简单了,所以立即让决定兵分两路。自己率赵登禹的23师和波兰第1装甲师进攻阿尔卡雷克,让23师师长周亚伟、第3机步师新师长吴启文率部和哈萨克独立第3骑兵师一起,先行从田吉兹湖西面绕道堵住库尔加尔金斯克,断掉朱可夫的后路。

5月7日中午,两个装甲师抵达了阿尔卡雷克外围。

阿尔卡雷克是图尔盖州首府,也是进出科斯塔奈州的南大门。北面是图尔盖高原,东面是田吉兹湖。战争开始前这里没有铁路,直到东哈萨克战役失败,苏军才和国防军一样加速修建中亚铁路便道。动用两个铁道兵师从伊希姆河主干道接了一条长230公里的临时便道。

这里是朱可夫最重要的两个物资集散点,但卓凡抵达时这里已经被空军光顾多次,通过望远镜可以见到被摧毁的火车站和仓库。由于这里的位置很重要,一旦被突破,图尔盖高原将无险可守,乌拉尔东南大门科斯塔奈会直接暴露在火力下,所以苏军在这里有整整两个步兵师,总兵力约1万5千人。

两个装甲师打两个步兵师,换别人肯定以为手到擒来。但经历过克孜勒奥尔达城市战的卓凡却很小心。因为他清楚城市战的艰难。更重要是的是,从这里开始部队将正式踏入斯拉夫文化圈。说简单些,此次目标中的图尔盖州、阿克莫拉、科斯塔奈都和北哈萨克州不再是东面那些地广人稀的地区,其中科斯塔奈和阿克莫拉两个州是哈萨克第一大粮仓。还是乌拉尔工业区的资源补充地,四个州总人口超过200万,其中百分之四十以上都是斯拉夫族。这些人和哈萨克等中亚民族不同,他们从沙皇时代起移民这里。思想、行为方式等等都倾向于苏联。而且在数百年的潜移默化下,这里的哈萨克等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也都全部被俄罗斯化,所以他们中的很多人不会将国防军视为解放者。相反还充满了敌意。

根据军情局的调查,苏联至少在这三个州组建了上百支赤卫队和游击队。虽然这些部队武器装备奇差,人员复杂,放在正面或许一个装甲师就能全歼,但深入敌后就不得不小心避免陷入乱战。

奥德津斯基少将主动揽过试探进攻的任务,和卓凡一样,他也非常的谨慎,派出自己的装甲侦察营。为确保进攻顺畅,卓凡下令先为侦察营提供火力保护。24门缴获的122毫米榴弹炮(这种火炮很好,所以国防军缴获后往往会大量使用)和16门105毫米自行榴弹炮率先发出怒吼,已经被空军炸烂的城市里再次掀起无数火球,瓦砾和弹片在爆炸中发出嘶嘶的尖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