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 (第2/4页)
未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第十八回:沙场并肩同战辽,二杨奋威显锋芒(1)
话说杨铭随同杨延昭一路北上,来到遂州,这里是杨延昭的防地,这时辽国将要举大兵南下的消息遭遇人人皆知,边境的百姓纷纷迁徙,一路上不时可见成群结队南迁的百姓,杨铭在马上看到此情景,不禁连连长叹,杨延昭也叹道:“两国之间的战争,最受到伤害的是老百姓。”又行了一程,来到遂城,到了杨延昭所在的军营,杨延昭的部下出来迎接,杨延昭先向他们介绍了杨铭,又向杨铭一一介绍他们,杨延昭手下有岳胜、孟良、焦赞三员副将,他们个个都武艺过人,精通马战,又有潘涵、鲍泽、岑煦等数员裨将。岳胜等人听杨延昭说了杨铭的侠义和武艺,也是个个欢喜。当晚军中设宴,众人欢饮,也算是为杨铭接风洗尘,当然每个人都知道辽军将至,谁都不敢醉饮。
宴毕,杨铭问道:“大哥,辽兵这次南下有多少人马?到哪了?”杨延昭把语气一转,道:“据细作得报,辽军此次军马不下二三十万,以萧挞凛和萧观音奴为先锋,辽国皇帝和辽国太后此次都亲征,声势浩大,看来他们是想吞并我大宋,他们的先锋部队预计五天后便到。”杨铭愤愤的道:“早来最好,早些受死。”杨延昭一怔,他看了看杨铭,问道:“贤弟,你平时使什么兵器?”杨铭道:“我有家传宝刀一把,名曰冷月。”说罢拿出宝刀,杨延昭看后赞道:“真是把好刀。只是两军对阵,双方将领都为马战,你这把刀虽好,却只适合步战,这样吧,你先用我的长枪吧。”杨铭急道:“大哥乃军中主将,小弟岂敢用你的兵器。”杨延昭道:“既然如此,我就叫军中工匠照我使的长枪打造一把给你用吧。”说完唤人扛过一柄长枪来,只见此枪长一丈余,枪头寒光闪闪,扎一把红缨,枪柄刻有细纹,杨铭不禁赞道:“好枪!”杨延昭道:“这是我平时上战场所用的‘素缨蘸金枪’,乃家父所传,它一直随我奔袭沙场,杀死不少敌将。”于是叫军中工匠打造一把与杨延昭一样的长枪,又为杨铭量身置办一身盔甲,为他配了一匹白马。次日二人登上北城门,但见远处一片辽阔,树木排排直立,此时正值三秋九月,天高云淡,杨铭看着远处大片山川,不禁感慨道:“北地的燕云十六州,本是我中国领土,如今却为辽人所有。”杨延昭亦叹道:“不灭辽人,何意收回这十六州,家父当年惨死北国,此仇不能不报。”当年陈家谷一战,杨业中了辽人埋伏,内无粮草,外无援兵,最后身受重伤,力竭被擒,惨死辽地,使多少天下英雄为之挥泪。杨延昭指着城外的那片树木道:“这些树都是将士们往年所值,辽军的骑兵最为厉害,进退极快,因此我们种这些树以缓骑兵之势。”杨铭点点头道:“原来如此。”杨延昭道:“兄弟,我已经安排好城防,这两日你好好练练马上功夫。”杨铭道:“大哥说的是,战场上厮杀不同于江湖上比拼,我这就练练。”于是杨延昭带他到一空旷处练习骑术,杨铭本身会武功,又天生聪明,一学就会,因此不一会就领悟道骑术的精要,杨延昭又教了他几路枪法,杨铭也很快学会,杨延昭笑道:“贤弟果然是武艺过人,真是佩服。”杨铭谦道:“兄长的枪法是天下无敌,小弟能学一两式,真是有幸。”两人又说了几句,回军营去了,此后杨铭又练了三天的马战和枪法,基本上掌握了马战的要领。第五天,探马来报:辽军以萧挞凛为先锋,率骑兵步兵各一万,在离城八十里外下寨了。杨延昭正和手下将校商议军情,听到这消息,杨延昭拍案叫道:“来得正好,我早就等不及了,赶紧聚集众人,排兵布阵。”
☆、第十八回:沙场并肩同战辽,二杨奋威显锋芒(2)
遂城外,远处烟尘滚滚,人嚷马嘶,辽军先锋部队已经抵达,城下宋军早已严阵以待,当下北兵南向,南兵北向。宋军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