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4/4页)

爵士乐歌手和摇滚乐歌星的生活往往都是极端放纵的生活,他们的艺术表演对于他们自身就是一种强刺激,而当他们不在舞台上表演时,他们便要在生活中找寻有着同样刺激强度的感觉,他们不喜欢表演高潮体验过后出现的平淡,所以他们总是要找有强度的刺激来维持那种感觉。无论这种刺激是否道德,对于身体是否有损害。他们的生活往往极端反常,他们的生命始终处在一种高强度的刺激状态,生命之弓被拉到极限,甚至被拉断,因而他们往往寿命短暂而且遭遇悲惨。

。 想看书来

四 道德之下,欲望之上(9)

新奥尔良爵士乐大师之一巴第·鲍顿演奏技艺高超,有“小喇叭之王”的美称,但他一直生活放荡,长期与女人一起寻欢作乐,酗酒无度,后来精神失常。有次列队演奏时他完全失控,胡言乱语,用小号突然猛砸乐队同伴和观众,被送进精神病院。

乡间布鲁斯歌星罗伯特·约翰逊,作品虽只有三十多首歌,但人们始终都认为他的作品是三角洲布鲁斯风格的佳品,他的歌曲情感浓郁、强悍、粗犷,有极大的震撼力。这些作品很有些自传意味,从某种角度折射出了他本人一生所经历的曲折而艰难的生活。他有过很多女人,却从未与其中任何一位有过持久的感情,他为女人苦恼过,又离不开女人,他伤害女人,女人也伤害他,最终他被一位女人所杀,死时年仅28岁。他的生命是如此短暂,但熟悉他的布鲁斯歌星桑·豪斯却说,约翰逊能活这么久已经是奇迹了,令他感到惊讶,因为“在任何舞会上,只要约翰逊看上一个女孩,就走上前去想把她带走,不管她的丈夫、男朋友或其他任何人是否在场”。他从来不考虑这样是否合乎道德情理,是否危险,他永远一意孤行,他的死完全是咎由自取。

布鲁斯盲人歌星莱蒙·杰佛逊,城市布鲁斯演奏家莱罗伊·卡尔、斯克莱皮·布莱克威尔,爵士乐红歌星比丽·荷莉黛等都喜欢强烈的刺激,如酗酒、性狂欢、吸毒、冒险经历,最后处境都很悲惨。

爵士乐歌星最爱表现的主题就是爱情,但他们较少表现爱的精神性,而特别注重表现它的情绪性和欲望的自然性,如汉克·巴勒德和米德耐特尔创作的《与我配合,安妮》:

与我配合,安妮,

当身体的器官正兴奋。

让我们配合。

作家、艺术家背离芸芸众生的社会道德的方式之一,就是随时准备接纳可能到来的艳遇和肆无忌惮地偷食禁果,若把所有不同的人群加以比较,就会很容易发现,追求违禁的乐趣和性的自由解放在艺术家和娱乐圈中最有市场。法国高雅艺术殿堂里的才子才女们中,有着相当大比例的同性恋者和吸毒者。据说,他们处于艾滋病的地震中心,《新观察家》杂志作了一个统计,1990年,法国艺术界25岁到44岁的逝世者中间,有60%死于艾滋病。艺术界人士常常为听到同行的噩耗而震惊,但在震惊之余,他们对于违禁的嗜好和对意外艳遇的热望依然未减,虽然在行为上有所收敛。

违反道德总要付出代价,偷尝禁果也总要受到惩罚。

鲁道夫·努里耶夫是巴黎歌剧院的巨星,曾被世人公认为是“20世纪最杰出芭蕾舞演员”,但他太喜欢自我放纵,到处寻欢作乐,追求种种违禁的刺激和性的狂欢,最后身染艾滋病绝症。1992年10月底,他编导的芭蕾舞剧《印度舞娘》上演,他前往参加首演式,同时接受文化部颁发的“文化艺术骑士勋章”。那时,他的艾滋病已经到了晚期,生命即将离开他飘逝而去,他面容枯槁,一副凄惨之相,自己单独行动已不可能,只有在别人搀扶下才能够�